
王贵昌正在喂鸡
丁家街道三五村1组村民王贵昌的一天是从清晨5点开始的。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和着鸡鸣声,王贵昌已经忙活起来。
“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事情太多了。”要“照顾”好鸡、鸭、羊,要做好保洁员的日常工作,但即使忙得“团团转”,王贵昌依然觉得乐在其中,因为在他看来,靠双手致富,这样的日子充实且踏实。
王贵昌今年62岁,曾经有段不幸福的婚姻。离婚后,经济条件拮据,还身患痛风、气管炎、风湿等多种疾病,这让王贵昌一度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2015年,王贵昌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当上贫困户,自尊心强的王贵昌觉得并不光彩,怎么能改变生活现状?王贵昌做梦都想着脱贫致富。但摆在他面前的事实是,除了一股子想改变的劲头,没技术、没资金,啥都干不了。
在三级帮扶人的引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关心下,王贵昌开始盘算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想干点啥?” 2018年初的一次入户走访,帮扶人询问王贵昌的产业发展意愿时,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我想养羊!”被贫困折磨怕了的王贵昌生怕这个机会从身边溜走。
没多久,帮扶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就送来了一只羊羔。王贵昌十分珍惜,怕养在院子里不安全,便将羊养在二楼楼顶,倍加呵护。
看到王贵昌积极肯干,驻村工作队又积极协调帮扶单位——驻璧某部队, 为他再次送来5只羊。羊多了,屋顶变得拥挤, 2018年底,在区城市管理局的帮助下,王贵昌修了一间16平米大的羊圈。
有了像样的场所,王贵昌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经过细心照料, 2018年他有了不错的收入。于是,他用头一年卖羊的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每周到5公里外的地方割草, 一次要花费半天时间,够几只羊吃4、5天。
“那里的草长得茂盛,尤其是折耳根,羊特别喜欢吃。”摸清了羊的喜好,即使路途再远再辛苦,王贵昌也不怕。
养羊尝到了甜头,2019年开始,王贵昌申请了300元小额贷款,购买了100多只鸡、鸭、鹅,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付出总有收获, 2019年底,这些鸡、鸭、鹅为他带来近2万元收入,王贵昌也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脱贫榜样。
根据区里今年新出台的奖补政策,销售收入超出2000元以上的部分,将按20%进行奖补,收入越高、奖励越多。
“只要人勤快,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王贵昌说,有了好政策激励,自己更要加油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和帮助。
(记者 黄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