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整村全覆盖近700户,从最初产量的几百斤到目前全村60万斤、整个樱桃谷90万斤;从最初每斤几角都难卖,到目前每斤30元随便销;从自家的几分地种植,到开荒拓地发展到3000亩规模…… 近几年,八塘镇樱桃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既美了乡村,也富了农民。
然而八塘镇凉水村早些年却不是这样。“以前,很多地一直荒废着,没人会种植樱桃的技术,就算樱桃成熟也没销路。”10月24日,记者走进八塘镇凉水村,村民钱大喜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凉水村樱桃产业发展历程。
种植樱桃尝甜头
“其实我们村种植樱桃已有40多年的历史。” 钱大喜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凉水村就有几户村民种植了三四亩地的樱桃,但都是散种在田边土角,主要是自己吃,小部分送到场镇上出售以补贴家用,没当主业经营。
钱大喜介绍,后来有精明的农户算了一笔帐:同样的土地面积,种樱桃的收入比起轮种红苕、黄豆、包谷等农作物的总收入还多一倍以上,而且每年只需要做几次水肥培养、修枝整形,其余时间就是等待开花、挂果、采摘,比起种植其它农作物省去了五六倍的精力和时间,其余时间则可自由安排或是外出务工,或是就地发展其它副业,收入还翻了10倍以上。
看到发展前景不错,钱大喜大胆尝试,把樱桃种植面积从零星的几分地发展到四五亩,后又开荒扩种到8亩左右。渐渐地,左邻右舍都开始种,并将种植技术薪火相传,火红的樱桃逐渐连接成片。
“我们村地处云雾北段山麓,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白天日照充足、晚上云雾滋润,空气洁净度高,并且拥有富含磷、钾的沙质土壤,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为种植樱桃打下了坚实基础。”凉水村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全村的樱桃种植已颇具规模。
政策扶持是保障
“樱桃产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多亏了政府全方位的支持。”该村种植大户赵宗芬谈到樱桃种植感慨万千。
免费技术和种苗支持。近年来,八塘镇政府每年都会组织樱桃种植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解决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镇里还对有心扩大种植的农户赠送樱桃树苗,仅2019年就为樱桃谷周边农户赠送了1万余株樱桃树苗。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政府相继完成环山樱梨路等4条农村公路的改扩建,大力解决游客的出行问题;修建4000平方米樱花广场、2000平方米停车场、2A级以上旅游公厕,周边建设30余亩湿地,种植行道树、绿化河道、改善人居环境等,不遗余力有效提升游客的采摘体验。
宣传全力跟进。拍摄专题片、宣传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5届樱桃采摘节,直播、抖音等线上体验并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用,多渠道宣传云雾樱桃,打开产业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公共品牌。以樱桃为主,锁定樱桃、血橙等特色品种,突出绿色生态品质,包装打造“云雾”系列品牌,注册云雾商标,包装云雾礼品,实现“樱桃+”产业的融合发展、上档升级和品牌化打造。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整合云雾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农村土地房屋资源、文旅公司资源等乡村服务业要素,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樱桃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据悉,凉水村目前每年仅樱桃销售一项,总收入接近1800万元,人均收入约9000元,加上由樱桃产业带来的樱花观赏旅游、土货捎带销售、清水鱼垂钓等,村民收入还有不错的增长。凉水村现有樱桃专业合作社1个,合作社从技术、管理、销售、宣传等方面进行统一指导,采取“游客采摘+批发销售+电商销售+带货直播”的立体销售模式,在满足游客享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农家土货需求的同时,解决樱桃因时令短、运输难而产生的销售问题。
此外,八塘镇已连续举办了5届樱桃采摘节,吸引了众多来自重庆主城都市区及周边区县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每届采摘节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
规划引领促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必须规划、策划先行。在现代农业和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云雾山麓布局精品项目,更需要前瞻性眼光和可持续的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在农业产业技术上解难题,在基础设施和健身路径等旅游配套上下功夫,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上做表率,力争把八塘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扣子,一颗颗扣起来。”八塘镇负责人说,云雾山樱桃谷就是这些项目的第一颗扣子,完美扣上了八塘的发展版图,也扣到了群众和游客的心中。
此外,农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催生就业岗位、创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让更多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近年来,该镇不断提升交通、接待服务和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以“留住游客”为关键,为游客提供全过程精细服务,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随着合璧津高速公路的即将通车、璧北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八塘镇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强化,加之上述规划项目的一一落地,以樱桃谷为发展和引领的八塘镇全域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将迅速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记者 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