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一大早,河边镇复兴村4组村民黄安德从镇上回家后,立马拎上一桶粮食朝自家鸡舍走去。随着黄安德一声呼叫,圈舍里的土鸡闻声从四面八方扑棱着翅膀而来,围绕在主人身边等候喂食。
“现在圈里还有100多只鸡,把它们喂得肥肥的,指着年底卖个好价钱了!”黄安德一边将粮食洒向鸡群,一边喜不自禁地说道。
今年50岁的黄安德原本有一手木工绝活,勤劳朴实的他凭借手艺外出打工,希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2007年,一场意外突如其来,黄安德左眼受伤,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只得回到家里休养。外出打工受阻,父母因病生活难以自理,女儿又尚在念小学,没有经济来源的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幸运的是,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百姓家。2015年,黄安德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接踵而至,黄安德一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有了国家政策扶持帮助,女儿上学的生活费、学杂费终于有着落了,我也不能闲着,得找点事情来做,让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黄安德深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早日摘掉“贫困帽”。
看到同村有部分稻田无人耕种,黄安德夫妻俩觉得可惜,于是将其开垦出来全部种上了水稻。施肥、浇水、除虫……在夫妻俩精心管理下,水稻长势喜人,获得了大丰收。
“7亩地的水稻,产量居然有1万斤,那些日子没白忙活。”黄安德说,除去自给,其余稻谷全部卖出,为家里增加收入8000余元。
种植水稻得到“第一桶金”后,闲不下来的黄安德又把眼光投向了养殖行业。经过帮扶干部的多方奔走,黄安德利用贷款购买了两头猪和50只鸡。每天清晨,黄安德就会早早起床,给猪喂食、清扫圈舍。将猪“伺候”好了后,他又立即到鸡舍为鸡添饲料,日子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
看着自己亲手养的小猪、小鸡一天天长大,黄安德喜上眉梢。2017年底,黄安德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圈舍里的猪和土鸡全部售出,收入12000元。
一手发展养鸡,一手发展养猪,肯拼肯干的黄安德一家实现了稳定增收,于2017年顺利脱贫。
“有了好政策激励,自己更要苦干实干。”虽然黄安德家里的收入慢慢地好起来,但他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2019年,黄安德又申请了2.2万元小额贷款,购买了100多只鸡,新修了40平方米的鸡舍,再次扩大养殖规模。
妻子蒋学君在村里从事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800元收入;通过教育扶贫政策,女儿黄小琴现在职高实习期间也有工资收入。如今,黄安德一家生活越来越好,逐步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生活。
(记者 朱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