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丁家街道八寿村骆光勇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再生稻。
璧山报讯(记者 张翠莲 朱大亮 文/图)10月29日,丁家街道八寿村,深秋的稻田一片金黄,在薄雾的掩映中,几只白鹭在田间盘旋,稻田内,收割机轰鸣作响,来回穿梭,业主骆光胜正在田间查看再生稻的收成。
骆光胜是重庆市璧山区群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他在八寿村、新民村共承包了400余亩地种植水稻、花椒等农作物。
“中稻亩产一千余斤,这次收割的再生稻亩产能达200余斤,再生稻的价格比中稻高,因为是绿色种植,稻米的口感好,销路也不错。”骆光胜高兴地说,今年的收成很不错,加上目前正在收割的再生稻,年产稻谷超过了400吨。
好的收成与丁家街道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分不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丁家街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化,在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积极向业主推广有机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技术方法,鼓励他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丁家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四级调研员廖光文告诉记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街道积极向业主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灯光诱杀、黄蚜色板诱杀和无人机防治等方法,坚持绿色防控,有效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科学种植也必不可少。“除育苗需要人工外,耕田、插秧、收割、烘干等全部采用机械化。”廖光文介绍,机械化生产科学高效,不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更有效地助力水稻丰产丰收。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断提高业主和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推广机械化耕作,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衡发展。”丁家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发展绿色农业为目标,持续在辖区推广绿色种植方式,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