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城墙胶片浮雕上的记忆浓缩璧山发展历史
2018-07-06
来源:璧山报

5302d5b94e484338b8425db50a091a6c.jpg

古城墙形成的“断墙残垣”景观,可见历史的沧桑。

千年璧山,文化博大精深。

  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更多地是体现在文字、史书里。

  如何让文化从故纸堆里走出来、“活”起来,让文化丰富百姓生活、滋养城市内涵?

  璧山通过公园里的城墙、浮雕、胶片上的记忆,带我们穿越时空,将千年璧山历史文化再现世人前面前。

  城墙上的记忆:感受千年历史的厚重

  在秀湖汽车露营公园,一段段沿湖古城墙之中,有大圆祥博物馆捐赠的汉砖、清代道光年间佛荫寺原址的青砖、清代光绪年间启圣祠原址的青砖等。有这些历史文物植入沿湖古城墙,加上在建设时又故意做旧,形成“断墙残垣”的景观,见证着璧山历史的变迁与辉煌。

  据了解,宋之前璧山城墙多由土筑,时建时废。明成化年间大量改土墙为石墙,城墙形制格局基本稳定。静默数百年,清代数次修葺。而从明朝张本筑城到近代抗击土匪,高墙壁垒的璧山城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胶片上的记忆:穿越到抗日战争年代

  群众肩挑背扛物资支援抗战,街景一派繁荣安定,军人在街头休闲踱步……秀湖汽车露营公园的“老城记忆”,城墙浮雕与黑白老照片相互点缀,传统街巷人文脉络渐渐清晰。

  墙上的老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1944年,美国杂志《展望》以7页的篇幅刊登当时璧山县人民生活情形的15幅照片。《国家记忆》作者晏欢、戈叔亚发现后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了这些照片,并举办《国家记忆》展览。璧山通过多次交流沟通,才将这150张老照片带回“家”。这些老照片反映了璧山抗战期间军事、教育、街头景象、重大事件、群众生活等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幅璧山巷子的老照片,采用了2.5D的建筑技术,让游客从不同方向走过,都感觉“路过”巷子,仿佛穿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街头。

  漫步重庆秀湖汽车露营公园,那些曾经与璧山血脉相连,闪耀于历史星空的文化名人印记随处可见。

  浮雕上的记忆:再现璧山山川之秀丽

  璧山地域虽小,但古代多出翰林。

  走进秀湖公园,来到“翰林赶考”壁画墙前,画中“人争赶考”“鲤跃龙门”“天子门生”“十余翰林”等浮雕栩栩如生,凸显出璧山从古至今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

  要领略璧山悠久历史文化,璧山八景浮雕和地雕群不可忽略。

  璧山八景浮雕位于公园天子桥旁,根据八幅反映璧山清代景象的图画雕刻而成,画卷栩栩如生。地雕群位于隐帝流光坊后方,展现唐、宋、元、明时期,璧山儒士名流的生平业绩。

  在秀湖公园,细品由地雕群、璧山八景浮雕、壁画墙组成的浮雕群,足可感受璧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觉院夜雨、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茅莱仙境、凉伞云遮、金剑晴雪、虎峰马迹、石泉凝脂,这些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陶醉的璧山古八景,借以璧山八景图,在秀湖公园得以全部再现,彰显璧山山川之秀丽。

  (记者 杨勇/文 曾清龙/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