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文化石成为市民喜爱的文化景观
“最美不过家乡,难忘莫过乡愁。”今年以来,丁家街道引进老物件,打造场镇微景观,让乡愁之光烛照文化传承,让人们记住丁家,让人看到后就想到家乡的味道。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美丽丁家的文明升级。
积文化见乡愁
哪些东西能勾起人们的乡愁?丁家街道相关负责人想到了农村院落里的石水缸、石磨、碓窝、风车等老物件,并向各村组发出寻找捐赠老物件的倡议,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仅一周时间就收集到各类老物件数百件。
随后,该负责人又请来石匠和木匠,把石磨做成茶台,把磨盖做成石凳,并在水缸和碓窝里种上荷花、睡莲,猪槽里种满铜钱草。这一个个具有家乡味道的老物件,搭配上绿色的水生植物,被看似不经意地点缀放置于大街上、小巷里、绿化带、花台边,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让人们喜闻乐见,就像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农村老家。
“每每看到这些老物件,就想起了以前在农村老家耕地犁田、割猪草栽秧子的情形,让人想起故乡味道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眷念。”丁家街道返乡人士凌永强说。
传家风育文明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的精神、气度、神韵,优良的家风能促使个人进步,带动地方发展。”该负责人说,丁家街道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借鉴长寿的寿文化,培育丁家的家文化。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重塑文明乡风,将家风、家训、家教、家规雕刻于石头,摆在微客厅,让诲人的家训传承,正风的家规延续,育人的家教升华,潜移默化实现了美丽丁家的文明升级。
该街道深挖丁家的历史故事、人文名家、家训家规,传家风育文明,择其精华镌刻在石头上,让群众找回失去的记忆,恒久流传。在丁家至三合广普的入场口,立有一块巨大的文化石,上面镌刻着丁家的“家规”:踏实做人,勤恳做事,宽厚忍让,谨言慎行;在丁家至正兴出场口,打造了一个城市“微客厅”,里面的文化石上镌刻有丁家的“家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市民们在茶余饭后,休闲散步之余,看到这样的家规家训,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除此之外,该街道还开展了“寻找好家风 评选好家训”活动,涌现出照顾婆婆的好媳妇肖其珍、竹条上刻家法的肖开良、相敬相爱的曾永德一家等家风家训优良的典范家庭。街道将他们的故事进行梳理,在村社区广为传播分享,让人们感悟到优良家风的向善力量,引起共鸣。
“今后,我们还将鼓励市民在家庭中‘从礼仪文化做起’,树立和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该负责人说。
(记者 张承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