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丁家街道打造乡风文明构建和美丁家
2018-07-19
来源:璧山报

1dddc7882a7b49eab38297440bd4c245.jpg

家教文化石成为市民喜爱的文化景观

“最美不过家乡,难忘莫过乡愁。”今年以来,丁家街道引进老物件,打造场镇微景观,让乡愁之光烛照文化传承,让人们记住丁家,让人看到后就想到家乡的味道。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美丽丁家的文明升级。

  积文化见乡愁

  哪些东西能勾起人们的乡愁?丁家街道相关负责人想到了农村院落里的石水缸、石磨、碓窝、风车等老物件,并向各村组发出寻找捐赠老物件的倡议,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仅一周时间就收集到各类老物件数百件。

  随后,该负责人又请来石匠和木匠,把石磨做成茶台,把磨盖做成石凳,并在水缸和碓窝里种上荷花、睡莲,猪槽里种满铜钱草。这一个个具有家乡味道的老物件,搭配上绿色的水生植物,被看似不经意地点缀放置于大街上、小巷里、绿化带、花台边,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让人们喜闻乐见,就像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农村老家。

  “每每看到这些老物件,就想起了以前在农村老家耕地犁田、割猪草栽秧子的情形,让人想起故乡味道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眷念。”丁家街道返乡人士凌永强说。

  传家风育文明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的精神、气度、神韵,优良的家风能促使个人进步,带动地方发展。”该负责人说,丁家街道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借鉴长寿的寿文化,培育丁家的家文化。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重塑文明乡风,将家风、家训、家教、家规雕刻于石头,摆在微客厅,让诲人的家训传承,正风的家规延续,育人的家教升华,潜移默化实现了美丽丁家的文明升级。

  该街道深挖丁家的历史故事、人文名家、家训家规,传家风育文明,择其精华镌刻在石头上,让群众找回失去的记忆,恒久流传。在丁家至三合广普的入场口,立有一块巨大的文化石,上面镌刻着丁家的“家规”:踏实做人,勤恳做事,宽厚忍让,谨言慎行;在丁家至正兴出场口,打造了一个城市“微客厅”,里面的文化石上镌刻有丁家的“家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市民们在茶余饭后,休闲散步之余,看到这样的家规家训,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除此之外,该街道还开展了“寻找好家风  评选好家训”活动,涌现出照顾婆婆的好媳妇肖其珍、竹条上刻家法的肖开良、相敬相爱的曾永德一家等家风家训优良的典范家庭。街道将他们的故事进行梳理,在村社区广为传播分享,让人们感悟到优良家风的向善力量,引起共鸣。

  “今后,我们还将鼓励市民在家庭中‘从礼仪文化做起’,树立和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该负责人说。

  (记者 张承刚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