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旅游过节成为新时尚
2018-10-10
来源:璧山报

“老头子,儿子,东西收拾好没有?大家都再检查检查行李,今晚要准时出发。”9月30日,来凤街道孙河村村民陈永兰反复叮嘱家人收拾好行李,因为当晚他们一家5口就要开车去北京,用旅游的方式来庆祝国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祖国繁荣昌盛了,才有了我们今天不愁吃穿、生活富足的好日子。”陈永兰激动地说,国庆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他们要全家总动员游长城、天安门,以这种方式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国庆以劳动庆祝

  改革开放之初,陈永兰家分到2亩多地,全家主要靠种地为生。在今年56岁的陈永兰的记忆里,前些年里,除了春节,家里人几乎一年365天都在地里劳作,连国庆节也不例外。

  陈永兰说,国庆节场镇上有时会开展娱乐活动庆祝国庆,但是他们全家谁都不能去凑热闹。“国庆节正是农忙时节呢!”陈永兰说,这段时间是农村收完稻草挖田种小白菜、莴笋菜、瓢儿白,移栽油菜的时节,下一时节又该挖红薯了,一季一季的农活耽搁不得。“秋冬的蔬菜和来年的菜籽油都靠这一季的种植,不抓紧时机劳作,就缺菜吃、少油吃,全家人哪能松懈。”

  “十来岁的儿子也得在地里帮忙干农活。”陈永兰调侃道,国庆节全家人只能在地里以劳动的方式庆祝了,顶多晚上炒一盘回锅肉,犒劳一下大家。

  看娱乐节目过节

  以传统种地为生的年代,尽管陈永兰全家人辛勤劳作,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了。”陈永兰笑着说,90年代初,她和老公吴伦放弃种田,将孩子留给老家的婆婆照顾,去了广东打工,积攒了一点积蓄后又回到重庆发展,老公进了大坪一家汽车厂打工,陈永兰就在一个工地帮忙,离家近一点方便照顾家人。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陈永兰家在1997年第一次用上了彩色电视机。

  “打工和种地不一样,厂子还要放几天国庆假呢!”陈永兰说,她和吴伦就趁着国庆放假回到老家,全家吃过晚饭,备上花生瓜子和水果,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国庆晚会节目。(下转2版)  (上接1版)“那时的娱乐节目少,头一晚没看过瘾,第二天还要看重播。”

  外出旅游庆国庆

  “现在总算苦尽甘来了,我俩退休了,每月都能领上千元的退休金,儿子成家立业,小孙子也有8岁了,家里还住上了商品房,买上了小汽车。几亩田土也没荒废,流转给了苗木种植大户,每年还能坐收3000元左右的租金。” 陈永兰高兴地说,不愁吃穿,精神富足,现在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陈永兰感慨,全家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生活好了,我也要赶赶潮流,旅游过节。”陈永兰笑着说,“有生之年到祖国首都一游是我的梦想,所以今年国庆节,我让儿子带着我们一家5口到北京自驾游,以这种方式祝福祖国。”(记者 陈富春)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