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检查立体绿化
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标志,立体绿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笔。给楼宇建筑披上“绿色外衣”,创造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城市环境,既具生态效应又有经济价值。
2015年春天,我区正式启动城区立体绿化,将城市绿化从“平面”推向“立体”,让自然走近居民生活,让绿色成为城市底色。
2018年,由97家单位牵头,我区共打造居民楼院立体绿化1560户,建设5条立体绿化示范街区,“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楼宇阳台披上“绿衣”
家住璧泉街道璧玉雅苑小区1栋顶楼的住户李桂荣,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来到屋顶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做健身操。
300余平方米的屋顶平台上,沿着栏杆摆放着一排长青植被,站在屋顶满眼皆绿,枝叶还蔓延到楼外,供路人欣赏。
“这栋居民楼已修建十年,以前屋顶一直处于杂乱、无人管理的状态,堆放了大量建筑垃圾。今年初,街道上门给家家户户‘做工作’,不仅给屋顶开展了一次大扫除,还送来了一盆盆花草、植物,由居民负责认领、栽种,屋顶瞬间靓丽起来。”李桂荣说,该小区12栋居民楼均打造了屋顶绿化,居民们还将领来的花草带进自家阳台种植,真正做到了“开窗见绿”。
近年来,我区重点实施墙体绿化、阳台绿化、护坡绿化和屋顶绿化,全区每个单位都要负责具体落实城区住户、社会单位或家庭的城市立体绿化宣传动员工作,并为市民免费提供植物品种达200种以上,让市民畅享公共绿化服务。
2015年以来,我区已有5600户城区居民参与到立体绿化中,其中今年共实施1560户。
“我区推广立体绿化面广、量大,但也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实用性等要素,对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都科学地计算了建筑物荷重,根据荷载量来决定土层厚度和种植植物的品种。”区园林绿化管理所负责人余映云介绍道,屋顶和阳台风力较大,在立体绿化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稳固措施,增强抗风性,防止花盆和植物坠落。
据了解,我区对十层以上的楼房和建筑使用超过20年的房屋,均实施防水工程和阻根处理,杜绝漏水现象发生,保证屋顶绿化使用效果和建筑物的安全。
公共区域“增花添彩”
除了将立体绿化理念送进家家户户,今年,我区还打造了5条公共区域立体绿化示范街区,分别是由璧泉街道牵头的东山路秋实学府段、养鱼二社还建房文风片区、璧泉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片区,以及由璧城街道牵头的瀚恩大旺社区兴旺正街、金剑路(璧永路至文星路段)。主要采取大面积花槽种植的方式,均在去年10月底前完成了栽植,目前已初显成效。
在璧泉街道华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2楼、5楼和顶楼总共增设了170米长的花槽,种上了桂花、蔷薇、三角梅、月季等花卉。前来办事的群众、在院坝开展活动的社区居民,无不为满楼的花香驻足。
余映云告诉记者,5条示范街区的立体绿化均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结合本土实际,做到了绿化不留死角。在种植立体绿化植物的同时,合理利用仿真技术,对立交桥桥墩、通信杆、垂直堡坎等绿化,采用高仿真塑料爬藤植物结合爬藤植物配置,这样,即便是在冬天爬藤植物落叶后,也能给人同样“绿意盎然”的感受。
不仅如此,示范街区引进的都是当地最适宜的植物品种。爬山虎、常春藤等爬藤植物用于墙体绿化,杜鹃、紫薇等开花植物、色叶植物、垂吊植物用于阳台绿化,红继木、金叶女贞等耐旱、耐瘠薄的常绿植物和开花植物用于护坡绿化,屋顶绿化则种植桂花、木槿等常绿小乔木和爬藤植物。品种多样的绿色植物,让璧山城区四季如春,花开满园。
(记者 甘源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