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一位职业农民救活80余亩花椒园
2019-02-22
来源:璧山报

fd270b436e9548af8460d5a79a849931.jpg

“这修枝技术是关键,如果枝修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年的产量。”2月20日,在璧城街道来龙村,与妻子一起在花椒园里修枝的马仁志对记者说,“当然,除了修枝,施肥、防治病虫害也很关键。”

  学技术:当上职业农民

  马仁志夫妻俩是江津区圣泉街道三河村十组的村民,在外打工多年。2015年,马仁志回到家乡,参加了区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训中,我不仅接受了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培训,也系统地学习了花椒种植新技术。”他说,“通过在家乡花椒园里的实践,我也熟练掌握了这些新技术。”

  有了这些新技术后,马仁志决定当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可是,家乡的山坡都已经被开发出来,建起了花椒产业园。“正当我为缺地发愁时,有朋友给我提供了一条信息,在璧山区璧城街道来龙村,有一个已经废弃的花椒园,可以重新流转来经营。于是,我就来到这里,找到了当职业农民的平台。”

  新技术:让废弃花椒园起死回生

  来龙村四组的这片基地占地80余亩,被一位城里来的投资者流转后栽种上了花椒。

  可是,由于这位老板对种植技术不在行,管理不到位,种了几年,效益都不好。因此他将花椒地退还给村民。可村民也对种花椒的技术一窍不通,没过两年,这园里的花椒树死了不少,没死的也长得不好,产量不高。

  “2015年底,我把这80余亩花椒园重新流转过来,又补种了60%左右的树苗。”马仁志说,对原有的老树,立即进行修枝、施肥、防治病虫害,“一定要救活这个花椒园。”

  传技术:救活当地花椒产业

  “种花椒需要新的技术才能有好的收成。”马仁志说,在这个花椒园里,他运用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学到的技术,并根据璧山温度比江津低的实际情况,提前一个星期进行科学修枝、施用配方肥、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使花椒园迅速恢复了生机。

  经过一年的科学管理,2016年,整个花椒园里即将死去的花椒树又恢复了“青春”,新补栽的树苗也长得很好;2017年,花椒园开始重新投产,去年亩产平均达到800斤。“到全面恢复后,每亩的年产量可达到1200斤左右。”他说。

  “马仁志用先进的技术,不仅救活了这80余亩花椒园,还救活了村里的花椒产业。”来龙村负责人说,当年二、三、六、八、九组都种有花椒,也因为缺技术,效益不好,村民都放弃了管理。现在马仁志把先进技术带进来后,这些村民也跟着学,把原有的花椒树管理好,待效益提升后,一些村民还新栽种了一些花椒。目前,全村700多亩花椒园大部分都已投产。

(记者 连宏宇 曾清龙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