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文化惠民 让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2019-02-22
来源:璧山报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此,2018年,我区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一个个精彩节目走进乡村,深入人心;一场场文化盛宴从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成了现在不可或缺的“正餐”,用温暖和关爱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文化服务提升百姓获得感

  “农家书屋又进了新书,大家去看看! ”昨日一大早,七塘镇盐店村村民刘德胜就邀约邻居一起去农家书屋看书。

  翻阅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刘德胜对记者说:“这本《塔罗科血橙种植大全》来得太及时了,我正需要学点这方面的技术。”

  “农闲时,我经常去农家书屋看书,了解三农政策和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刘德胜说,通过自学和向专家请教,自己逐步掌握了血橙栽培、嫁接等实用专业技术。 

  走进农家书屋,记者看见里面的图书确实不少,农业、科技、少儿、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都有,农家书屋成了群众的“文化粮仓”。

  据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区为135个农家书屋送去12000余册新书,进一步丰富了藏书。

  “以前,村里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活动场所,几年也举办不了一场文艺活动,农闲时村民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打牌。”盐店村支部书记李维全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不仅有农家书屋,经常还有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这只是我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8年,我区还通过购买文化服务,将600余场文化服务送进各镇街,文艺演出、图书阅览、展览讲座、辅导培训、法规政策宣传、科技宣传等流动文化服务覆盖全区各村(社区),不仅满足了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切实提升了基层文化生活水平,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家门口免费乐享艺术盛宴

  “前段时间演出的《平潭印象》,让我大饱眼福,这场演出不管是灯光,还是舞台效果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近日,市民李茂回忆起观看的文艺剧目赞不绝口,“《新年音乐会》也让人记忆深刻,悠扬的音乐一响起,身心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希望今年继续多引进一些好的剧目。”

  李茂口中所说的文艺剧目,是区文化旅游委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开展的“放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惠民演出活动,该委通过政府购买,请进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以前想观看精品剧目,还要花成百上千的门票钱去重庆大剧院看。”李茂笑着说,“现在每个月都有1至2场精品剧目在家门口演出,只要通过微信预约演出门票,就可免费观看。这些艺术盛宴着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特别幸福。”

  据悉,2018年,有17场市内及国内的精品剧目演出在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包括芭蕾舞剧《天鹅湖》、话剧《重庆家书》、杂技剧《花木兰》、舞剧《粉墨春秋》、曲艺剧《啼笑因缘》、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川剧《江姐》、曲艺《相声专题晚会》等。

  (记者 陈富春 实习记者 朱泓月)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