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定福(左二)带领着乡亲们一起种树
在正兴镇曙光村2组道路两旁,有一片长约3公里的行道树,一到春季,桂花、柳条枝叶繁茂,绿油油的一片。满路清香,沁人心脾。
5月10日,记者来到此处,只见路旁一位花甲老人正手持铁锹,将手中的一棵小树苗栽种到地里。
“‘树爷’,你又在种树了?”过往村民打着招呼。老人点头回应,又忙活起来。
还有“树”这个姓氏?原来,村民口中的“树爷”是71岁的老党员左定福,他两年时间自掏腰包义务栽植行道树3公里。村民为了表达敬意,故称之为“树爷”。
把“美”延伸马路上
从企业退休后,左定福回到了老家。一闲散下来,他就出现了眩晕症状。
以前,左定福就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搬到了乡下,门前庭院刚好有足够的空间种花草。
“说来也怪,我一种起花来,身体就没事了。” 左定福打趣道。
没多久,房前屋后都被一簇簇鲜艳的花朵相拥,整个庭院花香四溢。但左定福慢慢发现,庭院倒是美了,家门口那条马路却常常尘土飞扬。
“马路两旁光秃秃的,汽车开过全是灰。”左定福说,“我要在路的两旁栽上绿化树。”左定福打定了主意,尽快将庭院的“美”延伸到马路上。
坚持种树不愿离家
说干就干,左定福重新购买了铁锹、锄头、扁担、竹筐等工具,并到树木交易市场,自掏腰包买下桂花树、柳树等树苗。
为了提高存活率,他先挑出公路两旁的大石头、小石头,对那些生得太紧拔不出来的,就用铁锹、锄头,一层层地打碎,最后再筛出细土。细土不够时,就到几公里外的山坡上,一筐又一筐地运过来。 为尽快植下这片绿,他有时连续劳作四五个小时,他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
左定福老伴过世得早,儿女都在成都上班。子女怕父亲辛苦,劝他搬到城里去住,“我走了就没人管它们了。”左定福放不下这片绿,执意留在老家。
带动乡亲一起植树
有些村民对左定福种树的行为不理解,闲言闲语也随之而来。
有的说他是想占地皮,有的说他想借公家的地把树种好了拿去卖钱……
左定福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两年时间,磨坏了十来双鞋子,种下了300余株树、1500余株低矮植被,共花费一万余元。
他的辛劳没白白付出,一到春天,树枝吐出翠绿嫩芽,花儿竞相绽放,一片生机盎然,不时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这老头他啥也不图,就是想把我们村变美。”村民们为左定福竖起了大拇指,并纷纷加入种树、护树行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公路发生了蝶变。
“只要还做得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说这话时,左定福脸上带着笑,双眼望向马路一端,那是他2年前种下的第一棵树。(记者 孙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