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莫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变为“互联网枷政务服务”
2019-05-29
来源:璧山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各类政务类APP和公众号迅速兴起。本着用现代信息手段传播政策、公开政务、方便群众办事的初衷,不少部门单位都竞相推出自己的APP和公众号。这本是一件为老百姓和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好事情,然而由于此类APP和公众号过多过杂,反而带来了不少麻烦。

  打开基层工作人员的手机,里面安装的政务APP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打开微信订阅号,各种政务公众号同样蔚为壮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整合,每一个部门发布APP后都认为自己的APP和公众号很重要,都要求基层干部下载安装关注。往往是基层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下载一个APP,如此一来,每个人的手机中下载安装几十个政务APP,关注几十个政务公众号就不足为奇了。

  所谓过犹不及,大量强推政务类APP、公众号,其实是在制造新的形式主义。有的基层工作人员抱怨,每次有新的政务公众号出来,每个人都得分到几十上百的关注量任务,还经常得转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的基层工作人员抱怨,有的政务APP和公众号根本没啥内容,十天半个月都不更新一次,和过去的“僵尸网站”差不多,又不能卸载、取消关注,白白浪费资源。因为部门和单位在下载关注人数上层层下任务,群众往往在上门办事的同时还得在手机上装APP、关注公众号,对此颇有意见。

  这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没有实现便民利民的初衷,反而为政务服务套上了枷锁。笔者认为,对于政务APP、公众号,必须要以民众需求为本,构建方便办事渠道,切忌一哄而上,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应加大对现有各类政务类APP、公众号的检查和整合力度,尽量避免“摊派”下载量、关注量的现象;尽量把同一系统的政务APP、公众号化零为整,力争做到少而全、少而精;加强管理,致力于统一发布,形成长效的维护更新机制,避免沦为“僵尸APP”“僵尸公众号”。从而真正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功效,避免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新的麻烦。

  (刘畅)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