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大早,璧泉街道团堡社区大气网格员冯杰的手机响起了报警信息,手机APP空气监测平台提示其负责区域指数超标。冯杰立即来到指示现场,通过细心察看,确定了问题源头。
“我所在的秋实学府监测点位,发现了建筑工地违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运渣车未冲洗便带泥上路,引起PM2.5指数超标。”冯杰拍好现场照片,并将监测点位的名称、事发位置、事件情况等信息通报到APP监测平台,不到15分钟,就收到了相关负责部门的回复,执法人员随后到达现场,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据了解,为了提升大气污染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区生态环境局在全区设立了14个环境监测微观站,配备了14位专职大气网格员。
“大气网格员主要负责对辖区工地、企业、餐馆的扬尘控制、渣土运输、污染排放、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进行巡查,并在日常通过手机APP的监测平台,实时了解负责区域的空气质量、污染情况。”该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APP监测平台一经出现报警信息,大气网格员便会在20分钟内到场,了解情况,拍照取证,做好现场排查填报、督促整改等工作,同步将详细信息上传至APP,交由相关部门有效处置,确保发现问解决问题。
大气网格员的设立不仅对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隐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成为了快速、精准解决辖区内环境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好帮手”。
今年以来,我区全面推行大气“网格化”监管,通过大气网格员和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的相辅相成,锁定污染源头,明确区域,专人负责,打通监测“最后一公里”,着力消除大气污染的监管盲区。
不仅如此,为了将环境监测的效用落实到位,我区对大气网格进行三级划分,切实推动街道、相关执行部门、大气监测和预警平台指挥中心三级网格监管系统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化、精细化的大气网格监管水平,打赢蓝天保卫战。
(记者 马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