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记者来到福禄镇斑竹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泥路、洁净的民居、小而美的庭院……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村里整洁、漂亮,产业发展兴旺,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村民陈天全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频频点赞。而这一可喜变化,得益于该村积极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
村庄整洁环境美
“你看沿着宽敞平坦的道路,往下是一栋栋咖啡色的两层洋楼掩映在一片绿色橘林里,村庄整洁漂亮。”陈天全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主干道就是机耕道,户户相连的是石板路,村民出门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不仅如此,农家小院环境也脏乱差。陈天全说,以前村里没有垃圾桶,没有农村公路保洁员,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差,垃圾倒在房前屋后,生活污水随手泼,鸡鸭鹅禽也散养。
要改变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为此,近年来,斑竹村从改变道路着手,逐步接通村级道路“大动脉”,随后完善生产便道“毛细血管”。目前硬化公路达20公里,生产便道连通家家户户。
随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该村还在公路沿线、集中居住院落安置垃圾桶,生活污水实行统一收集处理,太阳能路灯沿途布局……
“今年我们还开展了‘三清一改’行动,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不仅把自己屋内房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在院边种植花草美化环境。”陈天全笑着说,大家还争先评选每季度的清洁之星、整洁庭院等。
产业兴旺百姓富
“近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村子环境变美,产业发展的过程,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村民赵宪德乐呵呵地说。
福禄镇素有“柑橘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以往斑竹村种植红橘就有近1000亩。曾经的红橘是香馍馍,销往外省市,甚至出口到俄罗斯。可近些年,由于福禄红橘品种单一,果实偏小,口感差,只能烂在树上根本卖不出去。
2012年,斑竹村引进晚熟柑橘品种,当年就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砍掉500亩红橘树,全部种上沃柑树,看到效益的村民日益扩大沃柑种植面积。
“我种植了4亩多的沃柑,今年就卖出了7万多元钱。”赵宪德笑着说,收成还不错。
近年来,斑竹村还将荒坡打造成橘香示范园,修建步道、休闲亭、景观山坪塘等。并以划船湾大院为主打造福文化基地,整合农家院落,设置了迎福门、汇福桥、福之约等景点,通过墙面彩绘、绿化造型、景观水车等,弘扬“福文化”。
发展观光旅游、沃柑采摘,随着村庄环境的变化和沃柑产业的发展,渐渐游客进了村。
村民陈天德看到了商机,他将周围闲置房屋和土地流转过来,结合橘香示范园、福文化基地,打造起集采摘、观光、餐饮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并吸纳附近的村民到基地、餐厅务工,促进村民增收。
如今,该村种植沃柑面积达2700多亩,大部分已进入投产期,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记者 陈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