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中小学放假,按照以往的流程,学生和家长本应在考试后统一领取学期成绩单,但据部分学生家长反映,我区部分中小学并未公布学生成绩单。
部分家长表示对学校的做法不理解,他们认为,不知晓孩子的成绩就无法了解孩子考试的具体错误,从而无法判断出孩子的真实水平。而校方回应,具体成绩将在下学期开学后公布,各科老师也会在成绩公布后针对学生各科目进行查漏补缺。
“分数是否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过度看重分数,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因此,淡化分数,注重多元化评价,才是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同时,笔者也了解到,“不公布分数”也是推行等级制学业评定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家长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苛刻的要求和愿望未必对孩子的发展有利。长久以来,过于关注分数,忽略了教育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突出,对于学生来说,不公布具体成绩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分数至上”是当下大部分家长的惯性思维,学生期末成绩的优劣关系着大多数学生在假期间所受到的“待遇”和评价,近日,网络上流行的一则“考试成绩决定敲门姿势”的漫画,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分数在家长评价孩子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而我区部分中小学将成绩公布延迟到下学期公布的做法,在淡化了“分数决定假期待遇”这种家庭行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消了低分为学生带来的负面评价。同时,也能在恰好的时间,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水平,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学生们需要一个能正面引导、体现多元素质的评价体制,而这种评价体制则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多方协调和支持。(朱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