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为流浪者撑船的“摆渡人” ——记区救助管理站站长黄永
2019-08-07
来源:璧山报

a206f7d481c547729dae949f1fc828e6.jpg

黄永与工作人员核实被救助人员信息

在璧泉街道狮子场镇,一条幽长的林荫小路旁,一栋不起眼的楼房显得格外宁静清幽。我区救助管理站便坐落在这里。

“请问是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吗?我们是璧山区救助管理站……”打电话的是救助站站长黄永,他正在确认被救助人员的身份信息。这样的电话,黄永一天要拨打不下20个。

8月3日傍晚,下班吃过晚饭的黄永散步至名豪步行街附近,在一家面馆门口,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人。这位中年人在面馆门前来回走着,并不时向里面张望。“进来嘛,我给你煮碗面。”随着面馆老板的一声招呼,中年人腼腆地走了进去。出于职业的警觉性,黄永也跟了进去。

经过询问得知,中年人名叫屈景宏,是一名流浪汉,除了名字以外,其他一问三不知。面馆老板表示,这碗“爱心面条”,自己已经免费提供了九个月,每到饭点,屈景宏便会准时出现在面馆门口,匆匆吃过面条后便独自离开。

在确认是流浪人员无误后,黄永便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分内之事”——掏出手机拍摄照片,记录人员身份信息和面貌特征后,黄永把屈景宏带到了最近的派出所,通过派出所身份识别查询后得知,屈景宏户籍登记地在潼南区桂林街道,于是便有了上面那通电话。

“好在屈景宏识字,精神也算正常,要是遇到不识字也不愿意说话的,便要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有些许眉目。”黄永告诉记者。

今年2月15月,年味未散,元宵节将至,救助站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位“客人”。客人是一位精神状况不太乐观的老人,由大路街道派出所送来。这位老人在一处鱼塘旁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棚屋赖以栖身,每天拾荒度日,路过的人发现老人后立即报了警。看到民警前来,情绪激动的老人险些与民警发生了冲突,经区第二人民医院鉴定,老人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

“这位流浪人员不识字,与之交流也存在困难,年龄在70岁左右,无法确定自己的姓名,认证工作难以开展。”黄永为这位老人临时取了一个名字叫“毕大路”,意为在璧山区大路街道被首次发现。在救助站里,姓“毕”的被救助人员占了大多数。

收容“毕大路”后,黄永立即到派出所对其进行了身份认证,但因身份信息太少,最后查无此人。黄永并未就此放弃,回到救助站后,立即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了“毕大路”的照片及全部已知信息,帮助“毕大路”寻亲。

自2月16日发布信息以后,黄永先后接到了三个来自陕西省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焦急的表示“毕大路”就是他们失散的亲人,但经过核实后,黄永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因为老人的四川口音,黄永最终将寻找范围确定在了川渝一带。

2月16日晚,黄永接到了一个来自四川省内江市的电话,电话中的人告诉黄永“毕大路”的真名叫做黄明元,是自己的堂哥,后经向内江市救助管理站查证,表示确有此人。第二天一大早,黄永与黄明元一起踏上了去内江的路。到达内江市东兴区救助站,与亲人相逢后的老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而一旁见证这一时刻的黄永,也悄悄转过身去揩拭掉自己眼中的泪水。

黄永在任职救助站站长的这两年里,共救助过成年人对象720人次、未成年人对象25人次。

“这些都是想要‘渡河’回家的人,而我希望自己就是为他们撑船的‘摆渡人’。”黄永告诉记者。(记者 朱泓月)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