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娘,身体怎么样?今天我们过来帮你打扫一下卫生……”近日,大路街道大沟村4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区人大代表向明科一边问候旁边站着的老人,一边熟练地将堆积在屋檐下的柴禾扎成捆。
这位老人叫李玉平,今年76岁,丈夫于早年离家,她和儿子都患有先天智力缺陷,缺乏劳动能力,因为疏于打扫家里显得很脏乱。为此,向明科经常带着村干部、志愿者上门,帮助李玉平家打扫庭院、清理垃圾,为其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分不开,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能漏掉任何一户。”说起生态环保,向明科打开了话匣子。
向明科自2002年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守护好大沟村这一片绿水青山,10余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天早上在村里、青龙湖边巡查一圈,碰到哪里环境有问题就及时记录、解决。他还时常走进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向其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带领他们一同打扫卫生,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在走访中,向明科发现不少地方存在化粪池不达标、污水直排等问题。2018年,他在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合理设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主张因地制宜,合理安装污水输送管网,修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点。
该建议得到了区里的采纳。向明科随即发动村里的企业、农家乐修建并升级污水处理池,确保污水不直排入土壤、水域。但是,也有不少村民对此不理解,认为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污水处理池,也没出现什么问题,拒绝修建。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向明科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并带头改造了自家农家乐的污水处理池。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村民,村民这才自觉地跟着修建改造了自家的污水处理池。
待污水处理池修建完善后,向明科仍然时时牵挂,常顶着炎炎烈日和寒风冷雨,不怕臭不怕脏不怕累,每月亲自巡检并参与污水处理池的清掏工作。
同时,作为斑竹河的河长,向明科坚持每周定期开展巡河,检测水质,排查附近可能存在的污染源。有时发现河道里有垃圾,他直接挽起裤脚就下河,将污染物清理干净。
“代表就应该起好表率作用,这样百姓才会愿意跟着干。”向明科说。也正因为他凡事亲力亲为、尽职尽责,百姓都信任他,愿意听他的意见。
经过他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渐深入大沟村村民心中。大家纷纷自觉清扫庭院,扮靓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青龙湖一带的生态旅游产业也愈发红火。
“作为区人大代表,我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全力以赴守护这一片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向明科望着山水秀丽的大沟村,欣慰地说。(记者 尹秀秀 实习生 雷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