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

为重病儿童送去节日关爱

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
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
在一次次人道救助、爱心接力中,鲜艳的红十字给人们带去生的希望、传递爱的温暖、增添善的感动。
近年来,区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围绕“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献(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核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备灾救灾、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多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困难群体做了大量的实事,谱写了一曲曲博爱的乐章,成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也让爱的种子在璧山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三献”传递人间大爱
伴随着《献花曲》低沉悠扬的旋律,人们依次缓步上前,轻轻地将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放在纪念碑前,向那些将生命希望传递下去的人们表达无尽的敬仰与缅怀……3月31日,在我区河边镇人文纪念公园内,“生命如花·2019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举行,这也标志着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正式在我区投入使用。
该园的投用将为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家人、志愿者以及社会人士提供一个瞻仰、缅怀、寄托哀思的公祭场所,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提高全社会对器官捐献重要意义的认识,弘扬了红十字精神。
献血、献造血干细胞、公民逝世后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三献”工作中一个共同的“献”字,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最高情谊——馈赠,以人体的一部分去救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体现了生命至上、生命无价的人道准则。
然而,过去由于广大群众受认知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这项工作一直开展缓慢,近年来,区红十字会积极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和红十字法律法规,进行“三献”宣传动员,引导公众转变观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及相关捐献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帮助公众树立了更加理性的生命观。
2018年4月,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36岁的邹瑜将宝贵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了远方不知姓名的13岁小患者,为其带去续写生命的希望。
因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极低,我区有且仅有1例,但如今我区登记采集捐髓志愿者血样已达3100人份。
同年,再续与生命的约定,拯救一个家庭幸福的事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例——那就是器官捐赠者何中良。
2018年8月27日,何中良因车祸造成脑死亡。在他最后的时刻,家人做出了一个决定,通过红十字会将他的肝脏、肾脏、心脏全部捐献,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成为我区第四例遗体器官捐献者。
同时,为了让更多群众支持、参与“三献”工作,区红十字会在每周二、周四的采血日,都会集中组织工作人员到区人民医院血库进行动员,向无偿献血志愿者赠送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及现场采集血样。通过近年来的宣传推动,我区无偿献血工作已深入人心,群众的参与率有了大幅提升。2018年至今,累计献血人次8441人次,献血量达2719400毫升。
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再到遗体器官捐献,区红十字人用实际行动,抒写着人间大爱。
“三救”彰显助民宗旨
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应急救护是区红十字会“三救”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
据悉,区红十字会备灾仓库现有2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常年做好定期晾晒、防鼠、防潮工作,保证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向灾区和受灾群众提供急需的生活物资和必要的帮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区红十字会在有序做好备灾救灾工作的同时,还大力开展困难群众的慰问救助工作。
9月2日,河边镇敬老院里比往常热闹了不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节日礼包前来慰问孤寡老人,并与老人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在敬老院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况,让老人们感受到中秋节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16岁的健龙镇白果村兰华洋,出生不久就被确诊患有血友病,因病情严重,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目前瘫痪在床,只有母亲一人照顾他。血友病儿童的家人比一般儿童的家长更为辛苦,不仅无法外出工作,更要24小时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虽然艰难,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孤苦无助。
“每逢春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会给我们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还开导我们,给孩子加油鼓劲。”兰华洋的母亲非常感谢红十字会能伸出援手对他们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只是区红十字会履行人道救助职责的一个缩影。每年的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夕,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总是奔走在困难第一线,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通过走访慰问、物资发放等形式给特殊人群和贫困家庭送去关爱,帮助他们重塑信心、重建家园。
2018年,仅此一项,区红十字会就投入资金165263万元,355户家庭因此而受益。此外,为了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区红十字会还长期坚持博爱助学活动,通过入户走访,今年共确定了20名贫困小学生为受助对象,为其捐资赠物,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进,在磨难中成长。
一系列凝聚着爱心的行动让特殊人群和困难家庭看到了希望,也彰显了助民宗旨。
“培训”争取黄金时间
应急救护培训作为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之一,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之一,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和基础性社会工程。
“止血方法,一共有六种: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加压屈肢止血法、还有止血带止血法……”9月17日,在八塘镇智灯村,区红十字会为村民送去了应急救护培训,现场指导他们掌握心肺复苏、气道梗塞急救法等急救知识和技能。
区红十字会自成立以来,就把救护培训作为各级红十字会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主要针对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危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正确的简单基本救护理念和技能,以便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争取“救命的黄金时刻”进行科学的现场徒手自救和互救。
截至目前,区红十字会通过现场培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已累计培训群众6300余人,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轻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伤残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各级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急救援更加需要专业队伍的有效支撑。今年,区红十字会还联合区人民医院组建了一支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伍,通过发挥专业特长,让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贴近百姓。
“让更多人接受应急救护培训,就能让更多的生命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多一份生的希望。”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以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注重突出宣传引领,加快“三救三献”体系建设,不断践行人道主义,提高社会影响力,鼓励群众参与到“三献”活动中,推进璧山红十字事业的不断发展。
生命不息,大爱相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璧山这片热土上,正在开出更加绚丽的文明之花。(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记者 黄瑞 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