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包饺子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2月4日,我区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19个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做法和经验,展示他们的风采,即日起,本报开辟系列报道专栏,陆续推出典型报道,传播志愿服务的榜样之风,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讯(记者 任蕾 文/图)“这些志愿者年年都来帮我收谷子,每次主动上门,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记者近日在青杠街道梁山村6组采访时,村民谭继模对该街道“银线援助”的志愿者们充满了感激。
谭继模身患残疾,家里缺乏劳动力,以前每到收获时节,自家的田地都成了他的“烦心事”。2012年8月,谭继模第一次拨打了“银线援助”的热线求助。志愿者到他家帮忙抢收稻谷后,还把谭继模标注为“特别关注”。从此,每到农忙季节,“银线援助”都会组织志愿者上门送劳力。
“像这种情况特殊的求助者,我们都会建立档案,尽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据青杠街道“银线援助”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周妤介绍, 青杠街道在2012年启动了“银线援助”志愿服务行动,以“践行志愿者精神、建设仁爱青杠”为宗旨,将原本“单向”的志愿服务转变为“双向模式”,主动接受群众求助,使辖区的志愿服务变得更贴心。
据了解,“银线援助”志愿服务行动成立了指挥中心,并开通爱心热线,整合辖区内志愿服务组织,形成“指挥中心、志愿者小组、志愿者”的三级网络,成功实现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指挥。
同时,“银线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工作职责、服务范围、激励机制”等7个方面建章立制,还发布《志愿者招募计划》,号召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打造了一支提供贴心服务的志愿者“正规军”。
截至今年11月,青杠街道共有注册志愿者625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