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巡队”巡逻队员正在巡查
近日,记者从区委政法委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系列部署,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建设。示范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区委政法委在全区选择了一批具有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社区、村落作为示范点,打造示范项目,其中就包括福禄镇斑竹村。
是日,记者来到福禄镇斑竹村。在斑竹村福梅路、三双路等地,时常能见到骑着带有闪烁警灯摩托车的巡逻队员,“最近橘香示范园周边正在修路,来往的社会车辆有所增加,所以我们也相应地增加了‘摩巡队’的巡逻次数。”斑竹村综治专干王忠荣告诉记者。
斑竹村的“摩巡队”是一支由村党支部建立,村干部、村民组成的自发性义务巡逻队。近年来,斑竹村党支部立足村内实际情况,创新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建立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不断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合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村庄环境。2016年,斑竹村党支部成立了斑竹村摩托车义务巡逻队,队员们在福禄镇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街面巡逻、协助民警调查、为群众服务等工作。
“队伍成立时只有7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在提供犯罪线索、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忠荣介绍,在“摩巡队”成立之初,队员在夜间盘查过往车辆时,发现一辆面包车后备箱内有动静,经查看,发现一村民家中的狗被该车车主偷盗,队员随即联系民警,将该车主带回公安机关,“后经查证,嫌疑人是一位惯犯,幸亏及时发现,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如今,‘摩巡队’规模已经发展到12人,其中有半数以上的队员都是党员,我们将‘摩巡队’直接纳入到村党支部管理。”斑竹村党支部书记吴正祥表示,随着村干部、村民的不断加入,斑竹村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逐渐形成。
“摩巡队”只是斑竹村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斑竹村以划船湾大院为切入点,在人户较为集中、院落面积较大的地方打造学习型院落,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文化教育、法律服务等活动,将社会治理工作触角延伸到院落、农户,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群防群治参与程度。
在村民法治意识不断强化、法治氛围日渐浓厚的背景下,斑竹村党支部还打造了“支部+网格”的社会治理模式。
今年55岁的谢显才是斑竹村的一名综治维稳网格员。几年前,一户村民家里因征地赔款险些发生婆媳大战,谢显才作为网格员,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解,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终于让婆媳双方平复心情并达成了和解。
依托综治网格,选择熟悉村情、责任心强的群众担任网格员,这就是斑竹村“支部+网格”的具体做法。在斑竹村所辖的8个合作社中,这些网格员能做到及时收集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和生产生活难题,帮助村党支部打开了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此外,在斑竹村划船湾大院打造的“福文化”阵地里,孝文化、好家风家训等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活动正在潜移默化地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同“摩巡队”“支部+网格”等工作共同发力,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记者 朱泓月 见习记者 杨文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