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丁家街道党员干部为居家隔离的毛某一家送去粮油、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让其生活有充足的保障。(见习记者 杨文广 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切实将疫情防控落在实处。
区领导靠前指挥
扛起防控政治责任
1月24日,大年三十,区委书记蓝庆华来到区人民医院,看望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实地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1月21日,在重庆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天,区委副书记、区长秦文敏随即组织召开全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1月25日,我区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科学有序疫情防控工作再部署、再动员。
……
一系列密集的调研、会议,核心主题只有一个——疫情防控!这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疫情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扛起防控政治责任,靠前指挥,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连日来,在各镇街、村(社区)、区人民医院、交通检疫点、农贸市场、超市等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为奋战在一线的防护人员加油打气,提高了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5个小区党支部把精准防控推进到城市“最后一米”
上门宣传科学防治疫情相关知识、排查外地返乡人员情况、督促物业服务人员做好公共区域消杀……疫情发生以来,璧兰河1号小区党支部迅速组建起一支由102名小区楼栋(单元)党小组长、楼栋长(单元长)、楼层长组成的党员抗疫先锋队,并分工为“摸排组”“宣传组”等小组,协助开展卫生防疫。
“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提醒我们出门要戴口罩,在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非常仔细。”璧兰河1号小区居民曾茂认为,小区党支部用暖心的上门服务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不留空白和死角,让大家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当前,我区把疫情防控作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45个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优势,第一时间把各个小区楼栋(单元)党小组长、楼栋长(单元长)、楼层长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协助有关部门、镇街、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正面舆论引导、上门登记筛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精准防控推进到城市“最后一米”。
璧城街道残疾党员尚东田:
愿为疫情防控出“一臂之力”
“我们小区有250户住户,2000余人……”近日,在璧城街道塘湾社区天德康都小区,党员尚东田向前来排查宣传的街道、社区干部介绍小区情况。一路上,尚东田用左手指着居民楼介绍小区情况,右边一侧空空的衣袖始终插在上衣口袋里。
今年62岁的尚东田,是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2010年,工作时右臂不慎被模具压住,导致右臂被切除。
介绍完小区的大致情况,尚东田就领着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宣传。
“肖大姐,这些是街道和社区的干部,来看看你家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人员。”门一开,尚东田赶紧为小区业主肖方翠做起了介绍,怕她误会了来访人员的来意。
“我们小区返乡人员多,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宣传,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业主的理解和配合,我跟小区业主更熟悉,我来带路,工作肯定好推动得多。”疫情发生以来,尚东田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做好入户宣传排查。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有担当!虽然身体残疾,还是希望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臂之力’。”尚东田笑着说完,又赶紧向下一户业主家走去。
区交巡警支队党员民警潘金海:
争做阻击疫情的急先锋
“谢谢您的配合,请注意车辆通风、佩戴口罩,路途平安!”1月31日一大早,区交巡警支队璧泉勤务大队教导员潘金海就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检查工作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区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辅警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潘金海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连续十来天,他和同事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和警情处置的路上,排查车辆、处理事故、防控宣传……在保安全、保畅通的前提下,全力开展查控勤务,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守好第一道关。
“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在这个特殊时期,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潘金海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相信,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一定可以筑起抗击疫情的稳固防线,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河边镇党员李琳:
舍小家为大家
从大年三十开始上班至今,河边镇党政办主任李琳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1月30日,稚嫩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李琳只能告诉孩子还有几天。其实李琳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天才能回家,每天协调防疫的物资和人员,接触外地回来人员,李琳知道自己存在一定的风险。家里有老有小,不能冒一点点险,所以她选择不回家,每天通过视频和家人联系,看到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李琳觉得这样也值得。
刚挂断和家人的连线,电话又响起了。
“我们浸口卡点需要桶装水、方便面、口罩。”“好的,马上送过去。”挂了电话,李琳马上准备物资让人送到卡点上。
“党政办的工作就像大脑中枢,人员协调、物资分配、宣传资料都从这里出去。”李琳说,“有时候也想回家,但是疫情还没有过去,我在这里守着,协调人员和物资也方便,我们是一线工作人员,又是党员,有我们在这里,群众心里也踏实。”
(记者 黄瑞 陈富春 马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