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如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一大挑战。中央有指示,市委有部署,璧山有行动。在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中,璧山颇具特色的做法是:抓住重点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及时做好企业纾困解难工作,进一步畅通“三个链条”,以此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复工。
畅通三个链条
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
2月13日,重庆兴富吉实业有限公司全面复工。这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如果按照企业分类复工复产方案,正式复工还需要两三天,但作为我区龙头企业——重庆三友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配套供应企业之一,如果无法提前复工,将对三友公司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在三友公司支持下,兴富吉公司紧急向区经济信息委提交复工申请。接到申请后,区经济信息委立即组织人员对兴富吉公司防疫工作进行指导。在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后,仅一天,兴富吉公司便获得复工批复。复工后,该公司满负荷生产,全力供应三友公司生产需求。
区经济信息委高效的服务保障,三友公司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我们配套企业提交复工申请开始,只用一天就办结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特别高。这几年,璧山在企业配套服务上做得特别好,很多事情都是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疫情当前,区经济信息委、璧山高新区管委会、绿岛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全力做好企业纾困解难工作,进一步畅通“三个链条”,及时解决企业配套、资金、用工等难题。
畅通产业链——主动协调帮助区内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保证充足的供给。
畅通资金链——协调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性强的企业贷款业务,发挥好流贷风险补偿等七大“资金池”效用,切实化解企业回笼资金“卡壳”问题。
畅通人才链——树立“工人为王”理念,组织开展网络招聘、市内招工、本地就业等活动,安排专车接回外地工人返岗,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化危机为商机
智能化转型抢占市场
面对疫情,政府部门、企业化危为机正在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疫情排查”信息系统等大数据应用广泛开展。这正是璧山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一次“应急训练”。
走进蓝黛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各种智能化机器人快速运转。生产线上,少量“全副武装”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蓝黛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线,以及不断改进的工艺流程,我们生产线用工数量大幅降低,有效地减少了人员接触。”
通过智能化改造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智能化生产避免人员扎堆,让不少像蓝黛公司这样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在复工复产时更为从容。近年来,智能化改造在我区传统及新兴企业中蔚然成风,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生产线人数减少、自动化生产、网络协同和产出效率高等优势,在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中正显现优势。
据统计,2019年我区共推动实施56个智能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75家、172家。当前,智能化改造正成为拉动我区工业技改投资的主动力和产业提级赋能的主引擎。
在本次疫情中,我区人工智能、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经受了考验和挑战,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危机也是机遇,企业要善于化危机为商机。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全国产业链还未完全恢复时,一些订单无法供应,一些投资无法落地,不仅要接订单,还要‘抢订单’,尽快恢复产能、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疫情终将会过去。既有坚实基础,又有实战检验。可以预见,我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中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将加速推进。
(记者 曾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