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保供应,一手抓复工复产推经济。农业方面,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区切实加强工作部署,强化调度指导,优化企业服务,有序有力推动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5日,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4家中,已复工复产598家,复产率达99%,累计返岗员工4104人。
农业龙头企业
每天销售蔬菜20~30吨
位于七塘镇将军村2组的重庆科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我区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龙头企业。这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销售、加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科翰”牌丝瓜、茄子、黄瓜、菠菜、花菜等农产品。
目前,该公司自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00亩,年产量3000多吨,带动农户100人,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
2月6日(正月初八)开始,公司负责人李玉彬便与当地农户一起,琢磨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打通蔬菜销售渠道。最终,他们决定走网络销售的道路。
“这既解决了目前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又为今年企业销售开发了新的渠道,更保障了周边村民的劳动就业问题。”李玉彬说。
据了解,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每天的蔬菜销售量达到20~30吨。所有工人每天上班前都会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异常,便不能参与劳作。同时,工人们在蔬菜采收过程中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公司的运货车辆和公共场合每天进行消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惠农政策
助农业经营主体渡难关
为保障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近日,我区将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渡难关。
这一系列政策包括,对优先开复工的农业企业予以支持,帮助其解决原材料、防控物资、交通运输、职工返程等困难;畅通乡村道路运输通道,对运输农产品以及农业物资的车辆,快速办理“农产品及农业物资通行证”;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支持返乡农民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务工,落实经营主体援企稳岗相关政策;组织涉农重点加工企业申报享受市级有关奖补资金政策等。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2020年2月4日至6月30日经营活动产生的贷款利息,我区按不超过银行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50%给予贴息;加大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担保贴费力度;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相关及受疫情影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当下调贷款利率;政策性担保机构减免担保费10%以上;对受疫情影响出现逾期的经营主体,免除逾期利息,不列入征信黑名单。
此外,对已切块下达的农业保险资金,应加快对参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理赔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依法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对承担市场保供的经营主体,免费提供质量安全检测;优化产销对接服务,组织相关企业与经营主体对接,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销售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经营主体,财政按不超过销售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线上销售2000单及以上且社会效益良好的经营主体,财政按不超过快递费用的3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记者 曾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