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文化旅游委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明显实效。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围绕“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定位,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开展《璧山区历史文化保护发展专题研究》编制工作,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开展专家评审,完善资料收集。
着力推进乡情陈列馆建设。深入挖掘我区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旅游、乡村闲置房屋和潜在空间等实际情况,现已打造出正兴镇河堰村、大兴镇双柏村2个“乡情陈列馆”,收集、展示乡村传统劳动工具、生活器具、生活服饰及艺术品等老物件、老图片,让群众记住乡愁、留住乡情。
实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通过挖掘整理、申报评选等流程,公布了第四批11项区级非遗项目。组织了《璧山鼓韵》《稻田欢歌》等非遗培训班,开展了乡村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培训。建成了《大傩舞》非遗传习所、《璧山手工制鼓》传习所、中兴小学《川剧》传承学校、《来凤鱼》传统工艺工作站等。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深入,实现文旅有机融合。
推进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的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配合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做好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广普镇大石塔村保护规划的申报审核工作。同时,文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朝元寺牌坊、广普谢氏民居、大竹林王家宅、狮子桥牌坊等的保护修缮工作;组织各镇街开展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评选工作。
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建设农耕文化体验项目。推动乡村文化乐园提质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积极申报乡村文化乐园并向市文化旅游委上报资料,将乡村文化乐园建设纳入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予以扶持。
(通讯员 刘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