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打造城市“海绵体” 释放自然生态之美 我区今年将新建“海绵城市”项目14个
2020-05-27
来源:

游客在秀湖公园内的生态小湿地游玩

    把城市当作一块“海绵”,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海绵城市”如今已成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5月26日,记者从区住房城乡建委获悉,自2016年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区已建成“海绵城市”项目51个,今年计划实施的14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将在年底完工。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而上述功能的实现,则需要将“快排”的直接排放模式,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循环模式。

  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8.4平方公里,均通过国家或市级考核验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和技术体系,为下阶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夏时节,在秀湖汽车露营公园内,“海绵停车场”和“海绵停车位”正发挥着渗水净化和适量保水的功能。该公园的每个停车位中间设计有一个凹槽,凹槽内铺设有鹅卵石。据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这个凹槽可收集雨水,并通过鹅卵石对雨水中的泥沙等渣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再进入地下。同时,车位旁的沥青道路还设计有线性排水沟,其地面部分宽约1厘米,地下部分则有30厘米宽,雨水流入排水沟,可为车位周边植物根系提供充足水分。

  “海绵停车场”的修建只是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区将新建14个“海绵城市”项目,其中管网建设、中水回用、生态补水、再生水等4个项目和3个生态停车场正在建设中,2个老旧小区片区改造、1个湿地公园、4个建筑小区正在项目设计,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4.1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璧山计划通过一个个项目建设将城市变成‘海绵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包含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治理、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净化、亲水环境打造等,不仅能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共存,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记者 熊浩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