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来到璧山实验小学。一进校门,书声琅琅,走进教室,书香弥漫。在一间教室里,一位老师对台下的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爱国”,台下的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这位老师便是李红玫,一位有着丰富的“中华魂”参赛经历的语文老师。
课间休息时,李红玫对记者解释道:“爱国本身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记者忍不住发问:“那如何理解‘中华魂’呢?”
“‘中华魂’应该是一种家国信仰,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但它的本质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李红玫为记者讲述了她与“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的“情缘”。
2012年,李红玫第一次接触到“中华魂”系列活动,被选中参加“中华魂”主题教育演讲比赛。最初看到演讲主题“颂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时,李红玫立即想到了身边的两位老党员:外公和母亲,心里顿时有了立意。“两位亲人用自身的经历对我言传身教,教会我把家和国连在一块,以担当和情怀标注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底色,这一点,我比较有体会。”
身边事让李红玫有了破题的灵感,她以亲人的两个故事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彰显主题,讲述老一辈共产党人历经考验不忘初心与誓言的故事,感动了市级比赛的评委们,获得市青年组演讲比赛二等奖。
“第一次参赛就收获这样的成绩,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更让李红玫欣慰的是,女儿看到妈妈获奖后,也信心倍增,在第二年的“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市小学组的二等奖。“这仿佛是一种传承,在参加比赛过程中,我和女儿能够互相影响,收获成长,这或许也是‘中华魂’活动的意义所在。”
感受到了活动的非凡意义,在此后的几年里,李红玫笔耕不辍,除了参加演讲比赛还参加征文比赛。2017年,她以一篇《烈烈家风 代代相传》赢得了市级比赛青年组一等奖、全国一等奖。
“从教23年,一路上,‘中华魂’为我点亮了精神灯塔,它所铸就的精神底色也凝成了我的教育情怀。”李红玫表示。
(记者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