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官方带娃”花样多 课后服务有绝活 ——聚焦我区各中小学“双减”新变化
2022-06-17
来源:

学生参加篮球兴趣课

璧山中学学生参加艺术节展演

御湖小学学生参加“我是小厨神”烹饪大赛

  记者 罗凌 文/图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一落地,便引发社会热议。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璧山各中小学都开展了哪些课后服务?孩子和家长喜欢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日前,记者走近我区部分中小学校,探访“双减”落地带来的新变化。

  乐教促乐学 减负又增效

  作为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式之一,社团成了不少学校课后服务安排的落脚点。社团的种类也突破了传统认知里的学科类、运动类、艺术类,各种契合“05后”“10后”兴趣点的新兴社团成了校园内的“香饽饽”。

  说到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就读于璧山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沈明熙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社团有‘亿’堆,好玩的不止‘亿’点点!”

  据了解,璧山中学目前开展的社团有突出运动细胞的舞蹈社、篮球社,有考验计算机能力的机器人编程社,还有听上去就很酷的话剧社和生物实验社。

  “这些都是热门社团,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进呢!如果某个社团心仪的同学太多,就得看谁报名的手速快。”沈明熙说,她最感兴趣的就是生物课,进入社团第一个实践内容就是“校园动植物资源调查”,老师带着大家满校园转悠,收集各种动植物资料,别提多有趣了!

  采访中,沈明熙的母亲还告诉记者,学校给孩子们提供课后拓展学习的机会非常给力,既补充了课堂外的知识,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充实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一方面满足了孩子们日益丰富的学习兴趣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学子在校园里获得更多知识提供了便捷。

  璧山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建立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多元化课程体系,80多门课程涉及书法、国画、陶艺、茶艺、服装设计、厨艺等。国家课程实行固定教学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行教师学生“双走班”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老师秀绝活 学生来接招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教师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减负”——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那么,减下来的负担应该往哪儿加呢?教育部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提高作业质量、课后服务水平上多下功夫。

  于是,老师们在下课后纷纷亮起了“绝活儿”。

  “老师,这个零件怎么装呀?”“你看,应该这样装……”6月15日,御湖小学机器人编程课堂上,学生们正在老师卢雨焦的指导下组装、操作机器人。同学们踊跃向老师提问,不时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卢雨焦是御湖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双减”以来他负责学校开设的机器人编程社团。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与应用的新兴产业,机器人领域早就被我们关注了。”卢雨焦告诉记者,机器人编程可以鼓励孩子们多动手多动脑。比如在机器人零件组装、编程控制调试这些实操步骤中,孩子们一边动手尝试,一边拓展思维,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力。

  卢雨焦认为,现在的孩子需要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机器人编程项目正是问题导向的教学,学生如果想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就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动手能力,老师不能要求学生去学习,而是要引导和激发他们自觉学。

  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开展社团活动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个人成长形成良性互动,社团活动除了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兴趣,在德育方面也发挥着作用。有的孩子可能在班上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在社团中表现得不错,这样他的闪光点被老师捕捉到了,给予他表扬和肯定,能对他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减”出新活力 逐梦有舞台

  “新的一天梦想起航,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充满豪情与希望,无忧无虑空中自由翱翔……”每个周五放学后,璧山中学校园内就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同学们聚集在学校全新打造的“祺金大舞台”前,欣赏精彩上演的节目秀,有街舞、合唱、乐队、魔术、书法等表演,每个节目都由学生亲力亲为,自编自导自演。

  璧山中学团委书记栾房兵告诉记者,“祺金大舞台”是学校开展“双减”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所以形式不局限于音乐表演,同学们可以在“大舞台”中展示自己在社团中学习到的,喜欢或者擅长的任何才艺。

  记者了解到,除了璧山中学的“祺金大舞台”之外,我区其他中小学校都在探索更多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断“被看见”。有学校开展“无作业日”,鼓励学生走出家门,探索大自然的神奇;有学校组织学生争当厨艺小能手,为家人烹制美味的菜肴,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坚持五育并举,实现让孩子们“全景式成长”。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双减”背景下,我区将鼓励更多中小学致力于搭建像“祺金大舞台”这样的舞台,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多元表达中变得开朗自信,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家校齐携手 “双减”促发展

  “‘双减’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很新鲜,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是尝试、是摸索、是挑战。”璧山中学副校长孙绍颖表示,“双减”目前没有形成范例,学校正在结合校情、班情、学情逐步探索路径。

  据了解,璧山中学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结合兴趣特长组建参与课后服务教学的老师,同时,还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人才开设专项课程,提高课后服务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如聘请法制专家,为学生开设法制大讲堂,邀请农技人员,为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现代化种植等。

  “社团正在成为我们开展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家长角色的加入、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孙绍颖介绍,在百花齐放的“社团超市”中,除了有各科老师带领的兴趣社团,学校还向部分学生家长发出邀请,从事相关工作、有相关特长的家长可以自愿报名加入家长导师团。

  针对学习紧张的初三年级学生,学校还开设了中考体育项目相关的专项训练社团,体育老师几乎全员参与到社团组织中来,有学生在体能方面存在困难,就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这段时间加强训练、增强体质。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不是绝对的减去,不是减完就没有作业,而是把过多的课后作业和课外辅导减少,减的同时也是增,增的是学习效率和能力,增的是全方面育人。通过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在校接受了专业辅导,参与了社团活动,能够减少晚上回家写作业的时间,有效提升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精彩。我区各所中小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措施,针对性制定学校整体实施方案,以“作业辅导+集体活动+兴趣社团”为主导,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展兴趣特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会学、乐学、善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syz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