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思干在队容镜前整理衣着
“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区应急救援支队金剑中队政治指导员陈思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7月21日下午,两名群众来到区应急救援支队金剑中队,将一面印有“消防精兵,雷霆救兵”的锦旗递到了陈思干手中。从两名群众口中得知,他们是6天前被中队营救的老人的家属。
“当时,老人在青龙湖景区独自游玩时不慎踩空坠落山底,其摔落的位置距离湖面仅有十米,加上身体多处摔伤无法动弹,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后,陈思干迅速带队前往救援,经过全力搜寻,最终确认了老人的大致位置。由于救援现场处于密林之中,到处荆棘密布,在对老人伤情进行简单处理后,陈思干和队友们采取轮流背负的方式,经过近4个小时的徒步,终于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于从事灭火救援工作17年的陈思干来说,已经记不住这是第几次从群众手里接过锦旗,也记不清这是自己营救的第几名群众。由于优异的表现,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荣获嘉奖,2018年还被重庆市消防总队评为“改革先锋”。
一次次荣誉的背后,陈思干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2018年8月19日下午3点左右,青杠街道宏图燃气公司燃气充装平台起火引发爆炸。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火势迅速蔓延。危急之时,陈思干带领队员迅速到位。
“当时厂内有数百个燃气钢瓶、5个燃气储罐和 4辆燃气槽罐车,情况比较复杂棘手,需要尽快控制火势,避免引发更大的爆炸。”在危险面前,陈思干带头奋勇作战,仅用1小时就成功灭火,化解危机。
自工作以来,陈思干参加、指挥了大大小小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战斗8000多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000多人。
在救援现场,陈思干是个硬汉,但私下他却是一个言语不多、细心温暖的人。队员生病了,他总会跑前跑后嘘寒问暖,主动当起 “保姆”。只要是他带过的兵,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他平时对队员严格,但多数时候却像一位“大家长”一样照顾着每一位同志。
熟知陈思干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神秘的笔记本,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了所有队员的个人信息和亲属联系方式。每到队员过生日,他总会提前送去祝福,每当队员在工作中取得进步时,他总会把好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队员家属。17年里,他用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队友,他用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了队友的信任和尊重。
队员回忆,陈思干入职以来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训练场,人家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人家轻装跑,他就负重跑;人家一次做引体向上30个,他就争取做到40个,这里根本分不清楚谁是队长谁是一般队员。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一名基层干部、从一名基层干部到一名合格带兵人,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都是消防员口中严以律己的表率。“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没有带不好的兵。”陈思干坚信,自己做好表率才能让人信服。起床出操到位、站队集合到位、战备检查到位、安全活动到位、文体娱乐到位,这一套基本流程他坚持了十七年。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17年来,陈思干始终做着同一件事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忠诚守护着一方平安。
记者手记 〉〉〉
最近,一部《烈火英雄》牵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感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情节,而在于电影背后每一个平凡的消防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了解了陈思干的故事后,对这句话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7年,陈思干把青春奉献给了消防事业。而在一次次救援抢险中,还有更多像陈思干一样平凡的消防员,守护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保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守护着家园的宁静,用无畏的精神和忠诚的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记者 黄瑞 实习生 田延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