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引乡村文化活水 润基层百姓心田
——我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纪略
2019-05-21
来源:璧山报

7eed1ab451b045c4b82516786dcd1e2b.jpg

第五届云雾山樱桃采摘节演出现场
577397b7651944658622df2332b466e9.jpg

村民参观乡情馆
f117cbf4b2d94d5b803cf6a0c295fd74.jpg

孩子们在农家书屋借阅书籍
6d894c3cb19d405aacabf97d830c6c88.jpg

我区首届乡村春晚现场

记者 马惠心 朱泓月 文/图

  以前,农忙之余,村民鲜有文化生活,仅有的文化活动只是通过一台电视,或是一局麻将牌,吃饱穿暖就是“幸福”,而现在,行走在乡村,精心打造的文化服务阵地落地开花,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功能服务,现在的“幸福”不仅是日子过得更有品位,而且要让精神生活更有质量。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抓重点、建机制、促均衡、种文化、促发展,在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连接起乡村传统文脉,不断强化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让人民精神足起来、生活美起来,充分释放乡村文化价值,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打造文化阵地 筑牢精神堤坝

  在正兴镇河堰村,52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土黄色的外墙,搭配古色古香的大门、屋檐、栏杆,造型独具民俗特色。楼内设置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器材室等多个功能分区,室外还有文体广场、百姓舞台、宣传橱窗、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场所。

  5月15日,记者看到,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排练舞蹈和借阅书籍的村民络绎不绝。

  “自从建好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伴跳广场舞的地方有了,孙子看书的地方有了,我们锻炼身体的地方也有了,闲暇生活更丰富了。”河堰村村民汪忠祥告诉记者。

  河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有活动场地,更有文化内涵。

  去年底,村里打造的乡情馆一建成,便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赏、体验。

  馆内墙上精心展示着乡情文化、农耕文明等历史材料,陈列着20余种代表农耕文化的生活工具和照片,置身其中,仿佛感受到河堰旧貌穿越时空展现在眼前。

  “你看,这个叫石碾,原来我小时候经常用它来磨豆子和谷子,这是木匠使用的锯子,小时候你爷爷还用它做板凳。”在乡情馆,回家探亲的武毅兴致勃勃地给儿子讲解一件件老式生产生活用具。“孩子一出生就在城市里,趁着回家探亲带他来感受一下乡土文化。” 

  展示的物件不仅勾起了大人对过去浓浓的怀念,也引起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乡情馆的打造是河堰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乡情展示的窗口。通过这些展示拉近乡村与人们的距离,让村民感受农耕文化,留住乡愁,留住回忆。”河堰村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给村里人带来了娱乐休闲新乐趣,也让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服务中心把村民凝聚在一起,村子的风气正了,人心齐了,邻里和睦了、家庭纠纷减少了,打麻将赌博的没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多了。

  这样设施完善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陆续在我区璧城街道、璧泉街道、青杠街道和大兴镇、正兴镇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投入,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发挥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引领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15个镇街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引流服务活水 浇灌百姓心田

  3月22日,我区梨花·春茶乡村文化月活动在三合镇云雾山梨(茶)园盛大开幕。品尝春茶、欣赏梨花、逛农家院落……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鲜明的院落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茶叶,是三合镇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该镇特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撬动以观光休闲、民宿体验为主的“假日经济”,通过以三合镇茶文化为中心,不断打造文创项目,推出茶园采摘、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销、家庭旅舍等项目,打造出集民宿、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1.2万亩的“标准化茶叶基地”特色景观既构成了良好的生态本底,又是村民们的收入来源。如今,文化创意和加工让三合镇的新产业层出不穷,把一处处自然山水变成一幅幅创意画卷,既为小镇带来了人气,又为村民们带去了商机。

  “基层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项工作既能够深入发掘自有文化资源,还能推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挖掘自有文化资源以外,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还在于组织和引导群众自身的文体活动。

  “小朋友们请注意了,大家在绘画时一定要计算好物体各个部分的线条比例后再下笔……”4月9日,区文化馆组织工作人员来到福禄小学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悉心教学,同学们聚精会神地作画,在他们当中,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拿起画笔,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速写”。作画时的一勾一抹、一点一线,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

  据了解,区文化馆每年都会深入到各乡镇、村社,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艺术培训、展览讲座等群众积极性高且易参与的文体活动。

  去年,我区通过购买文化服务,将600余场文化服务送进各镇街,今年在持续开展的同时,还将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在镇街村社开展巡展、讲座60场。

  随着文艺演出、图书阅览、展览讲座、辅导培训、法规政策宣传、科技宣传等流动文化服务覆盖到全区各村(社区),不仅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提升了乡村文化生活水平,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

  构建精品活动 助力文化惠民

  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惠民便民的基层文化服务,构建起了多元化的乡村文化体系,自有文化的发掘以及高密度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都为我区举办大型精品文艺节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月27日,“金色田野——2019年重庆市璧山区首届乡村春晚”在来凤街道三星村成功举办,15个镇街村民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轮番上场,精彩的文艺表演讲述了乡村故事,演绎乡村发展、歌唱乡村文化。

  ——3月22日至4月21日,梨花·春茶乡村文化月活动在三合镇云雾山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土人情。

  ——4月12日至4月21日,第五届“云雾山樱桃采摘节”在八塘镇凉水村樱花广场成功举行,丰富多彩的乡村音乐秀、“橙色风车节”等活动让村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乐在乡野”。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一个个精彩节目走进乡村,深入人心;一场场文艺汇演成为基层百姓最期待的“盛宴”。

  “到 2019 年底,我们将在全区各镇街和村(社区)普遍建成功能齐全、资源充足、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高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将建立一支扎根基层、本领过硬的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和打造一批“一地一品”群众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让乡村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