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的璧南河
碧水蓝天掩映下的璧山
枫香湖儿童公园游人如织
“璧山清水鱼”吸引游客前来摸鱼。
秀湖公园风景美丽,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休闲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被一代文豪郭沫若盛誉为“黛山秀湖”;这里,是词坛泰斗庄奴梦里的“小城故事”;这里有山水交融的大小公园、星罗棋布的河湖水系、干净靓丽的城市街区,让人行走其间就置身一个天然大氧吧……这里就是璧山。
五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区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璧山区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璧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使绿色发展绘出美景,生态品牌声名远播。
污染防治坚决有力
碧水蓝天成为常态
冬日傍晚,漫步在秀湖公园内,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与古色古香的非遗小镇相映生辉,各色灯光巧妙点缀于公园林间草中,游人或漫步水上栈桥,或流连在林间小道,健身、散步、赏花、观景,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鲜活图景。 “这几年水保护得很好,绿化也特别好,每个小区附近都有自然天然的水域,大家都喜欢出来走一走、看一看,锻炼锻炼。”谈起城市环境的变化,居民罗时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点到线再及面,每一个水库、山坪塘、养鱼池的水质,都影响着大江、大河。从2018年开始,我区对辖区水域开展水质达标整治,通过彻底解除辖区内水库、山坪塘承包养鱼合同或变相委托管理协议,强制关停水质不达标的养鱼池,同时将山坪塘收回集体所有,对其进行放水、清淤、消毒,种上水生植物,让过去水质污浊、臭味四溢的现象得到明显好转。
这是我区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过去五年,我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强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来说,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完善“树状图”责任体系,用好“智慧河长”系统,在全市率先收回乡镇污水处理厂自运营,投入16.4亿元改造排水管网673公里,零容忍关停“小散乱污”企业237家,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河”出境断面水质首次全面达到III类标准,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璧山与周边区域形成区域协同治理格局,空气优良天数由242天提高至300天以上。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管控和修复,推广生态肥料、生态农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辖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国土绿化量质齐升 生态屏障持续筑牢
今年国庆假期,在北京经商的邓仁建带着公司高层回家乡考察,期间游玩了璧山的各个公园。“每次回来都感觉不一样,看着城区里的一片片绿色,心情也豁然开朗,在外打拼的压力顿时荡然无存。”说起璧山的变化,邓仁建感触颇多。他说,现在,绿色是璧山发展的底色,生态是璧山城市的本色,这样的城市令人向往,所以自己很希望能回家乡发展。
邓仁建的话语道出了璧山生态之城的魅力。过去的五年,我区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增加5个百分点,城区人均绿地达47.8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区,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尽享惬意生活。
沿着逶迤蜿蜒的山路而上,缙云山的林海苍茫、奇峰耸翠,尽收眼底。登高远望,山间云雾缭绕,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等树种在料峭冬日里越发生机勃勃。曾几何时,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违法建设、违规经营、农家乐无序发展、乱占蚕食林地等问题,为此,我市于2018年6月启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璧山积极响应,对璧山片区内的农户、农房、违章建筑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摸底和反复核查,共发现问题18个,并于2019年全部整改达标,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并不单是问题整改,过去五年,我区还积极开展林长制试点,试点范围为东面的缙云山和西边的云雾山,通过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管山、管林责任制,切实发挥保护好、利用好现有山林资源的重要作用;着力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村“四旁”植树工程、农田林网、特色经济林建设,森林面积增加近7万亩;坚持“扩大增量、守住存量”,推行“联户共管”“出资代管”“集体统管”“大户租管”等有效管护形式,管好工程成果;严格林地、森林、湿地红线管控,坚决整治乱搭乱建、乱砍乱挖等“四乱”行为,持续提高森林数量质量与效益。
“两化”路子走得更实
生态产业共融发展
一个寻常周末,七塘镇莲花穴院落内,当地村民、高校学者、艺术家集聚,一起体验乡村文明和现代艺术的碰撞,感受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叠加认知;同一日,不远处的幺滩院子,各色果蔬垂帘而挂、渔猎图等文化墙古韵悠长,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时空变幻、岁月如梭,区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璧山守住了山水,革新了产业,探索并总结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什么是产业生态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产业更绿,让绿色的产业更多。怎样理解生态产业化?就是用产业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二者互动互促互融,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五年来,璧山提档升级“菜园”“果园”“花园”,发展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蔬菜、水果、清水鱼等农产品品牌正逐渐打响,采摘节、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引燃乡村旅游。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监测认证、品牌营销、利益联结等“五大系统”有机耦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开发民宿康养、农耕体验等田园乡居产品,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供给多元化、产业融合化。
“在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璧山,产业为生态添绿,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与生态融为一体,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成色越来越足。”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首席记者 熊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