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长莺飞、阳光旖旎,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是诸多节日“扎堆”的月份。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三月六日爱耳日、三月八日妇女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各种形式的活动都“应景”地在节日前后开展,但千万别“买椟还珠”,只顾着庆祝节日,而忘记节日背后的“真正属性”。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月以来,我区乃至全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帮助失独老人,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志愿清理小区环境等等。这些关心关爱活动固然是正能量的,但“雷锋精神”远不止于此。舍己为人、先人后己、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这些高尚的品格如火炬,不仅可以温暖他人,更需要世人接续传承、永不熄灭。
爱耳日、爱眼日、妇女节、母亲节,在这些节日,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放松疲劳已久的双目,体贴呵护女性,为母亲献上一束花,如何才能将这些正确的意识、良好的行为固化下来?这才是节日背后的“真正属性”,也是节日创立的初衷:借节日之名,唤起人们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的感恩之心,并表达爱意。
表达爱意无需特定的日期。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爱如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一个拥抱岂不是更直白,何须等到母亲节、父亲节这一天;人们对陌生人的关爱是人性使然、是心底升腾起的善意,举手之劳助人为乐岂不是更自在,并不是只有学雷锋日才能做好人好事;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可以是不乱丢电池等有害垃圾,可以是循环节约用水,也可以是不燃放烟火爆竹,并不仅局限于植一棵树。
庆祝节日、尽一份善心、行力所能及,这些都是好的,但切莫把关心关爱之举变成“节日专属仪式感”,而要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节日背后美好的寓意,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康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