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秀湖公园。
观音塘湿地公园“水下森林”
璧南河穿城而过。
比亚迪云巴汇集了多项智慧城轨“黑科技”,是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
|
记者 曾清龙 文/图
日前,由人民网、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绿色经济发展论坛2021 “碳中和典型案例”由专家评审产生。璧山区生态环境局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璧山为何能入选 “碳中和典型案例”名单?底气来自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低碳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绿色”,也是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
风格各异的大小公园、穿城而过的河湖水系、干净整洁的城市街区……行走在璧山,映入眼帘的是绿树婆娑,碧水荡漾,湿地公园、绿色廊道、休闲公园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城市与山水的结合,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山水交融”的美丽画卷,这是我区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出的累累硕果。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提升城市绿色生态颜值
踏上旅途,走遍整个重庆,游客们见识到很多陆地森林的美丽壮观,可你在旅游中见过“水下森林”吗?在观音塘湿地公园景区,15种水生植物与30余种水生动物在此安家,呈现出一道“水下森林”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10月17日,观音塘湿地公园湖中水面上睡莲、圆币草静静漂浮,水下静苦草、金鱼藻、伊乐藻、狐尾藻等水草轻轻摇曳,湖水清澈透亮,透明度可达1米多深,清晰可见“水下森林”中游动的鱼儿、虾类、蛙类等水生动物。
“妈妈快看,刚刚游过去的是什么鱼?”“你看看这种草,在水里也能长得这么好”……在“水下森林”湖面的亲水栈道上,游客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对“水下森林”里的动植物意兴盎然。
来自九龙坡区的市民吴晓表示,带着孩子来看“水下森林”,可以学到关于水文环境、动植物的不少知识,也能进一步了解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好做法。
“水下森林”是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之一,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态的食物链,打造一个全新的食物生态结构,提升水体自净功能。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是一种可以使工程效果长效保持的技术,弱化人工干预,强化目标水体的生态自我修复,恢复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仅需一次性低投资,便可快速见效、持久自我运行发挥生态效益。
观音塘湿地公园水域修复以前,由于生态系统不健全,水体功能丧失,水中污染物增多,发生黑臭。通过实施“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生态系统得到健全:水生植物、嬉戏的鱼儿、螺蛳、贝壳等动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网链,帮助水体起到自净的效果,如今水不仅不黑了,透明度更接近2米,清澈见底。
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只是近年来我区实施环境整治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一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打造河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精心打造缙云山、云雾山、茅莱山等生态廊道,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区公园品质,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塑造更具颜值的绿色生态城市。
聚力打造绿色产业
让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
国庆假期,在深圳经商的何虹生带着儿子回璧探亲,和亲朋好友在城区的各个公园游玩了几天。“每次回璧山都能发现新变化,今年回来又一个新公园——古道湾公园建成投用,城市越来越舒适。”何虹生于上世纪90年代前往深圳经商,每隔几年,他都要回璧山一次。
在何虹生的记忆里,小时候璧山城区几乎没有公园,穿城而过的璧南河也是一条小水沟。“现在的璧南河通过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比以前更漂亮了,成了一道风景线。”谈到璧山的变化,何虹生感触颇多。他说,如今,绿色成为了璧山的“底色”,加上城市建设中融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更具魅力。
城市的变化,只是璧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城市和生态系统融为一体的探索之一。
如何在产业发展中守住绿色底蕴?
当前,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优、生命周期长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各地积极布局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区精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引进比亚迪、康佳、中车等低污染高效能企业,新能源汽车、高端显示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在首届“智博会上”上,璧山与比亚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璧山建设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该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零污染、零排放,符合当前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比亚迪公司在西南地区布局的首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项目。接下来,比亚迪将与璧山一道,整合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相关产业,使璧山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为重庆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批制造业企业也实施“绿色转型”。在传统印象里,装备制造企业往往被贴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但记者在蓝黛公司的厂房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该公司智能化生产线已经实现了生产一体化、数据信息化、物流自动化。该公司通过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每年节省能耗20%至30%,大幅降低了工厂的能耗和污染。
近年来,我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使其成为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出行绿色居住
给市民生活方式加点“绿”
要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而提供与之匹配的绿色生活方式,则是市民参与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
国庆期间,我区推出了一系列漫展、国风、乡村艺术季等活动,前往打卡的游客达75万人次。不少游客放弃了自驾,选择了乘“云巴”出行。
外观乖萌的“云巴”由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是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它是轨道交通与汽车技术的跨界融合产品,搭载了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等多项智慧城轨“黑科技”,是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此外,云巴一期工程还串起了枫香湖儿童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秀湖汽车露营公园、秀湖公园等璧山主要城市公园。我区也正依托云巴轨道,打造一条与其同线的“骑行+步行”慢行系统,形成城市绿廊,穿行其间可欣赏美景、享受惬意时光。
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还需要把绿色融入百姓生活方式。作为绿色生活重要内容的垃圾分类,近年来已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点等。据了解,去年,我区共建成13个区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每月收运家庭厨余垃圾 500 余吨,每天平均收集可回收物 120 吨左右(不含金属类),分类成效明显。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扎实推动垃圾分类,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大力推行“限塑令”,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等,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