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3日,重庆璧山小伙小余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捐献了自己的一份“生命种子”,为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而璧山小伙小余的义举也得到了市民的频频点赞。我台记者通过全程24小时跟拍,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小余。下面请看璧山电视台的独家专访。
【正文】13日早上5点半,小余和妻子早早的来到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等候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最后一针动员剂。
【正文】动员剂打完后,小余和妻子就来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休息等候。趁着空隙,我们和小余聊了几句,记者打趣的问到,内心是否小马奔跑,有些紧张。没想到,小余却说自己波澜不惊,心里没有任何异想。
【正文】实际上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是一个非常漫长且繁琐的过程,小余在9日开始注射动员剂,每天一针。打够5针以后,才可以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
【正文】早上8点40分,采集正式开始。医务人员先用药物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再通过专门的血细胞分离机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整个过程会持续4个小时。由于采集过程中,不能动弹,小余就连喝水都是一种困难。细心的妻子就想着拿棉签蘸水给他解渴。(画面自带音)(小余:嘴皮打湿了,只要不干就行了 小余妻子:你好有意志力哟!)
【正文】整个采集过程中,小余看起来十分放松。他说,自己在采集之前,已经看了许多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因此对流程十分熟悉,并没有什么不适反应,就是手臂有点酸和冷,等会补充一点钙就好了。1点左右,采集正式完成。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拿着采集的150毫升造血干细胞赶往患者医院。小余也正式成为了我区首例、全市第76例、全国第7232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正文】小余今年36岁,是璧山某机械厂的一名工人。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巧合。2013年10月,他在一次义务献血时,突然萌生了想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念头,便当场填写了表格,参与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今年1月初小余接到重庆骨髓分库关于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的电话,他欣然同意进入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并成为唯一匹配者。在高配完成后,小余了解到患者是一个男孩时就萌生了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可是,父母却始终不同意,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正文】慢慢的,在小余和妻子齐上阵劝说、科普下,父母才开始逐渐接受,最终这才有了这次成功的捐赠。
【正文】据新桥医院血液科专家介绍,一般献血是200-400毫升,这次采集了150毫升,所以对捐献者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何况人体造血干细胞有再生能力,参与捐献还可以激发造血干细胞的能力,不仅没有害处,甚至还有一定的好处,一般人在2周之内就会完全恢复。
【正文】小余此次的义举也受到市民集体点赞,他们表示小余的行为不仅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也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乃至加入到这一爱心行列中来,积极参与到红十字各项公益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