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以来,璧山区深度推进“三区一美”行动计划,经济运行良好,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GDP总量达到12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76.4亿元,增速达到11.4%。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璧山区是如何“精准发力”,同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是璧山区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不懈努力。
【正文】近年来,璧山以“品牌聚集”和“链条补缺”促进产业聚集,重点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产业上发力,使得全区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正文】如今,璧山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机器人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布局“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吸引上千家企业入驻。去年,璧山高新区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9.1%,璧山高新区还获评为国家智能化工业示范园区。
【正文】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璧山高新区启动了20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规划编制,今年还将实施“产业智能化”工程,引导扶持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正文】璧山高新区集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6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正是基于这些底气,璧山高新区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璧山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台建设。
【正文】不仅如此,大规模的军民融合还推动了各方合力创新的步伐。截至目前,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总院完成组织机构搭建,注册成立重庆得润汽车电子、重庆众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庆黄桷树智能传感器、欣渝兴材料4个研究院,“1+10”产业研究院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与此同时,璧山规划5平方公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成立了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西南工作部,设立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工作站,积极创建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未来,璧山将在材料应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实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示范区。
【正文】为化解企业成长中的困惑,璧山坚持“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推行“政府引导+金融机构辅导”的全新合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把过去的“行政化补贴”转化为政府以股权参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形成了三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机制,大大提升了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正文】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和融资创新,推动“璧山制造”迅速转变为“璧山智造”,创新成为璧山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