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与水共生、依水建城、筑坝建库、遇水架桥……,璧山处处碧波荡漾、水趣盎然。如今行走璧山你会发现,无论是空间距离上,还是行为观念上,水与城越来越交融,水与人越来越亲近,水、城、人越来越和谐。“山在城中留,水在城中游”的“活力水城” 已具雏形。
【正文】近些年,璧山区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治水兴城理念,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构架,有序开展“活力水城”建设,全力打造“水清、河畅、库绿、景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正文】璧山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为水让路,遇河不填沟,而是遇水架桥,已然成为一座“桥都”。桥梁与河道、水网、路网的有机穿插,实现水体间连通联动。
【正文】同时,注重水系空间布局,坚持以水的“灵气”彰显城市的“神气”、滋润老百姓的“福气”、涵养水文化的“秀气”,新建一批“亲水”设施、音乐水秀、城市水景观,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供人赏玩。
【正文】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璧山顺应自然规律,把城市作为植物、山水、人居、生产等要素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来打造。不少城乡自然水体也被利用起来,种上水生、陆生植物,不经意间营造出一座座小型湿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水”入手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充满了水的灵气,呈现出水与城市和谐交融的美丽画卷。
【正文】今年,璧山区在继续巩固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治理成果基础上,通过“河道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整治城区次级河流,“三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如今,璧山区“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架构已经形成,城区水域面积占比已提高到10.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溪道密度超过3.3公里/平方公里,“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活力水城”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已具雏形。
【正文】璧南河中畅游的鱼儿,观音塘湿地公园里神奇的“水下森林”,秀湖公园里蜿蜒的亲水步道……,如今的璧山城区岸绿水清,俨然是一座湖光山色的“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