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以水的“灵气” 滋润老百姓的“福气”
2018-06-07
来源:璧山电视台

【导语】与水共生、依水建城、筑坝建库、遇水架桥……,璧山处处碧波荡漾、水趣盎然。如今行走璧山你会发现,无论是空间距离上,还是行为观念上,水与城越来越交融,水与人越来越亲近,水、城、人越来越和谐。“山在城中留,水在城中游”的“活力水城” 已具雏形。

【正文】近些年,璧山区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治水兴城理念,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构架,有序开展“活力水城”建设,全力打造“水清、河畅、库绿、景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正文】璧山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为水让路,遇河不填沟,而是遇水架桥,已然成为一座“桥都”。桥梁与河道、水网、路网的有机穿插,实现水体间连通联动。

【正文】同时,注重水系空间布局,坚持以水的“灵气”彰显城市的“神气”、滋润老百姓的“福气”、涵养水文化的“秀气”,新建一批“亲水”设施、音乐水秀、城市水景观,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供人赏玩。

【正文】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璧山顺应自然规律,把城市作为植物、山水、人居、生产等要素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来打造。不少城乡自然水体也被利用起来,种上水生、陆生植物,不经意间营造出一座座小型湿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水”入手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充满了水的灵气,呈现出水与城市和谐交融的美丽画卷。

【正文】今年,璧山区在继续巩固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治理成果基础上,通过“河道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整治城区次级河流,“三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如今,璧山区“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架构已经形成,城区水域面积占比已提高到10.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溪道密度超过3.3公里/平方公里,“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活力水城”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已具雏形。

【正文】璧南河中畅游的鱼儿,观音塘湿地公园里神奇的“水下森林”,秀湖公园里蜿蜒的亲水步道……,如今的璧山城区岸绿水清,俨然是一座湖光山色的“梦里水乡”。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