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绘就“活力水城”美丽画卷
2018-08-01
来源:璧山电视台

【导语】璧南河两岸的依依垂柳、观音塘湿地公园的亲水步道、秀湖水街的水乡风情……漫步在今日的璧山,处处都是“活力水城”的生动画卷。近年来,我区水利工作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以2014年获批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主打生态水利牌,不断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大作治水、兴水文章,一幅青山绿水、山河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璧山大地铺展。

【正文】从去年开始,璧山区委区政府下大决心,对全区水库、山坪塘、鱼池等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整治分为两个方面:对水库、山平塘中水质不好的水体,通过放水、清淤、晾干、消毒、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提升水质;针对鱼池,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转产或复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改善璧南河流域水库、山坪塘、养鱼池的水质。

【正文】据梁山村党总支书记李乾春介绍,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村里对辖区内的所有山坪塘和养鱼池进行了排查汇总,该解除承包合同的坚决进行解除、该关停的进行强制关停,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

【正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4157个山坪塘中对外承包养鱼的2338个已经全部解除承包合同,终止了高密度养鱼,余下的1819口山坪塘已完成整治,都种植了水生植物,农村所有的山坪塘和养鱼池将在今年10月迎接水质检验。

【正文】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只是我区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开始,我区以璧南河治理为突破口,拉开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帷幕。运用“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模式对璧南河进行综合治理,让昔日臭气熏天的璧南河恢复了靓丽容颜,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Ⅲ类,换来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正文】近年来,璧山在调整工业产业布局、淘汰高污染企业的同时,率先在全市建起“中水回用”工程,将中水置换成源水。城区消防、市政绿化、道路清洗、河流补充、景观用水全部用上中水,显著增强了区域水保障能力。

【正文】2014年4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我区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只有59个城市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正文】几年时间,璧山强力推进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格局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在显著增强城市防洪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区域的“贫水”向“富水”转变。

【正文】——着力推进“活力水城”建设,城区水面比例已提高到10.6%,人均水面面积达到10.2平方米,溪道密度超过3.3公里/平方公里。

——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体系,“三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V类以上。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尊重人文气息,对新建成的居住区、公共广场优先进行水景观打造,全区目前已建成水景观工程200多处。

——实施外域调水丰水工程,璧北、璧南河水系连通工程即将全线贯通,长江铜罐驿提水工程管网完成40%,城市新区水厂完工50%,将有效提升我区供水能力。

——实施蓄水增水工程。新建成三江、盐井河两座中型水库,柯家桥、大岚、东岳、雪山等8座小型水库,新增工程拦蓄能力4400余万立方米,棕树湖建设进度达20%以上,雪山湿地上游坝体完成进度50%,王家湾水库完成初设及红线勘界。

【正文】“水清、水畅、岸绿、景美”,如今的璧山,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雏形初步显现,一幅“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