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脱贫攻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近年来,璧山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修建“致富路”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让贫困户好起来、富起来。
【正文】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最有力的抓手,在三合镇,当地政府积极发展花椒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产业扶贫项目的收益逐年增加,村民的年收入不断提高。如今,当地花椒总产量达500万斤。带动每户村民亩产增收5000元,部分椒农年均增收将突破10000元。产业扶贫点燃了贫困户对新生活的希望。
【正文】家住三合镇天星村的袁顺凤是当地花椒种植技术能手,个人年收入超过2万元,而在3年前,她家还是因病致贫的建卡贫困户,人均不到两千的年收入让这个家庭生活得捉襟见肘。
【正文】事情在2015年发生了转变,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袁顺凤利用镇上的产业扶持基金购买了花椒苗,并积极参加政府开展的花椒种植技术免费培训,现在,花椒树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超过六万元,成功的走出了贫困。
【正文】在三合镇,当地政府还积极对贫困地区进行驻村帮扶,根据入户调查实际情况,制定出差异化的帮扶方案,主要以产业发展为主。让贫困户清楚明白扶贫政策和帮扶进度。8月22日,三合镇二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真勇又一次来到贫困户周碧老人家里,了解她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正文】周碧是三合镇二郎村一组的建卡贫困户,2016年,驻村工作队为周碧送来花椒苗以及肥料,并教授她种植技术,在政府的帮扶下,如今周碧的年收入翻了两番,她的生活也有了盼头。
【正文】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也是必须补齐的“短板”。“要想富,先修路。”时至今日,这句“口头禅”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在璧山大地上,平坦洁净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成为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致富通道。
【正文】三合镇二郎村紧靠着云雾山,在过去,该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少地方不通公路,村民种的花椒、茶叶也运不出去,村民赚不到钱,生活非常贫困。不少良田渐渐成为荒地。如今,一条3公里长的崭新公路正在加班加点实施路面硬化,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正文】对当地村民而言,这条路除了解决行路难问题外,更是一条致富路。路修好了以后,农产品能卖出去了,开发商也愿意走进来。
【正文】近年来,二郎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等涉农项目资金,2013年后新建硬化村级公路22公里、修建便道20公里,目前全村道路通达率达90%。
【正文】现在,村里的小康路修好了,基础设施也陆续完善,人行便道、生产便道、自来水厂、山坪塘,一个个利民项目在二郎村实施,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文】今后我区还将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硬化农村道路,提高通畅水平。三年内,我区将投资约6.6亿元,实施441个未通畅村民小组942公里小康路的建设,确保到2020年底,全区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着力将农村小康路修建成为群众出行的“民生路”,发展产业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