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厚德崇文、儒雅大气,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的璧山,千百年来,秉承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之训,尚文尊儒,冠绝巴渝。
【正文】古时候,从重庆到成都,有两条驿道都会经过璧山,经历时间的洗礼,古道文化已然成为璧山的一道特有文化。璧山建制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历史上出现过两状元六翰林,重庆历史上的唯一两位状元冯时行、蒲国宝均为璧山人。明代翰林学士璧山人江朝宗在《新建璧山县记》中记载说:“宋之时,人文崛起,其间若冯当可、蒲国宝联登状元。此固地灵人杰之验也。”因此,状元文化在璧山传承至今。
【正文】在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一座仿明清时代的廊桥——状元桥,就是璧山人为纪念两位状元而修建的。状元桥桥面刻有精美的祥云图案,寓意平步青云,廊桥两侧有36副字画,内容为璧山古诗和状元故事,体现了璧山千年文化之精华。漫步在状元桥上,咏怀两位先贤,在肃然起敬的同时,还别有一番穿越古今的滋味。
【正文】若说状元桥是璧山千年儒家文化的耀眼桂冠,那璧山文庙则是其坚实之基。复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璧山文庙大成殿,是重庆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文庙建筑、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整座文庙集中体现了璧山清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如今,文庙已成为了璧山举行幼童开笔礼的重要场所。
【正文】此外,在璧山城市的诸多角落里,“浪迹”街头的古石缸、花草茂盛的小湿地、生态净水的跌水坝……深深攫住市民视线的是浓郁古朴的中国风。亭台楼阁、马头墙、砖雕等元素还原古典建筑的重要特色,中式六角亭、廊桥等构成园中景,成为了市民饱览美景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