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优质教育是城市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我区将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立足实际、放眼未来,高标准谋划和推进教育工作,做好领航型学校、普惠型学校打造和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教育教学水平,让教育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增强城市竞争力、软实力、吸引力。
【正文】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秉承“绿色教育,儒雅璧山”办学理念,致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凸显品质”,强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学生入学更有保障,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正文】聚焦供给侧改革,奋力推进“幼有所育”优质普惠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新增公办园或公办性质幼儿园39所,合并或者撤销民办园建制14所。截至目前,全区在园幼儿2242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33%以上;普惠幼儿园在园人数18029人,普惠率达80.40%;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11565人,公办率达到51.57%。
【正文】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学有所教”高质量发展。璧山中学与重庆一中、上海方略集团“两翼”联盟,大力推进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小学与巴蜀小学合作办学,以评价为主线,加大制度化建设力度,夯实学习现场,优化学生软件评价系统。御湖小学驱动“家长学校”“校园阅读”“创客教育”三驾马车,建设基地、培育师资、研发课程,凸显“航标”作用。
【正文】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全覆盖”。“宜生德育”“生长课堂”“多元评价”全面发力,持续开展“生长课堂”过关验收和回头看,每月中小学各召开一次课改现场会。强化思政课理论教育,尤其是书记、校长的示范作用。扎实开展“四位一体”校本教研,教研视导力度,建立教研视导台账,狠抓高、初中出口年级质量。54个课改研究项目呈现出“巧借外力,自主发力,项目融合,共同生长”的良好局面。
【正文】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零接轨,采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园校互动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加强特殊教育发展,以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依托,对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或送教上门服务,让适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
【正文】开启教育信息化2.0行动。完成校园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班班通设施设备等升级改造,完成实验小学、璧山中学等学校信息化环境改造。璧山中学智慧校园管理大平台完成,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模式,璧山实验小学建成“成长观测平台”,御湖小学、凤凰小学建成物联网系统。璧山中学等 4 所学校建成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璧山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建成创客空间,成立区创客教育联合教研组,全面推进应用培训。大路小学等4所学校与腾讯合作,构建基本的智慧校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