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让“口袋公园”装进更多民生幸福
2022-07-06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重庆的地形地势,天然造就了坡坎沟崖,也自然留给了人们爬坡上坎的城市印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园、登山步道应运而生,不少因地就势打造的“口袋公园”也拔地而起,这些“口袋公园”唤醒了沉睡的犄角旮旯,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乐园。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小”,但公园虽小,却小而美、小而精。“口袋公园”以其“因地就势、就近布局、开放共享”的特点和优势,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类型、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口袋公园”巧在点上开花,让废弃地变景观带。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在地形崎岖、坡坎沟崖的山城地区更是如此。近年来,璧山巧妙利用不利于单独开发的“零散地、废弃地、边角地”打造“口袋公园”,黛山大道旁的野庐公园、沿河西路旁的嘉谷公园、云巴站旁的万家岩公园等,把过去的“城市伤疤”变成了微绿地、景观带、休闲区,让市民转角遇见美、出门是风景。不仅是城市,各镇街也利用道路旁、田坎边的农村荒地,种花草绿植,建设休闲亭,打造微型公园,在扮靓农村环境的同时,也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场所。

“口袋公园”妙在串珠成链,让小公园彰显大民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是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口袋公园”虽小,但其地理距离的接近性,开放共享性,其所具有的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等功能,与大型公园形成互为补充的体系,进而更好满足群众的需求。据统计,如今,璧山公园总量达到35个,城区人均绿地达47.8平方米,市民步行15分钟便有一个公园。

口袋公园小的是体量,不缺的是匠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巧改造,打造精品,是建设口袋公园的要义。如今,璧山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相生,令人心旷神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期待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营造更多城市美好,装进更多民生幸福。(谢捷)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