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重庆的地形地势,天然造就了坡坎沟崖,也自然留给了人们爬坡上坎的城市印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园、登山步道应运而生,不少因地就势打造的“口袋公园”也拔地而起,这些“口袋公园”唤醒了沉睡的犄角旮旯,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乐园。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小”,但公园虽小,却小而美、小而精。“口袋公园”以其“因地就势、就近布局、开放共享”的特点和优势,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类型、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口袋公园”巧在点上开花,让废弃地变景观带。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在地形崎岖、坡坎沟崖的山城地区更是如此。近年来,璧山巧妙利用不利于单独开发的“零散地、废弃地、边角地”打造“口袋公园”,黛山大道旁的野庐公园、沿河西路旁的嘉谷公园、云巴站旁的万家岩公园等,把过去的“城市伤疤”变成了微绿地、景观带、休闲区,让市民转角遇见美、出门是风景。不仅是城市,各镇街也利用道路旁、田坎边的农村荒地,种花草绿植,建设休闲亭,打造微型公园,在扮靓农村环境的同时,也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场所。
“口袋公园”妙在串珠成链,让小公园彰显大民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是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口袋公园”虽小,但其地理距离的接近性,开放共享性,其所具有的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等功能,与大型公园形成互为补充的体系,进而更好满足群众的需求。据统计,如今,璧山公园总量达到35个,城区人均绿地达47.8平方米,市民步行15分钟便有一个公园。
口袋公园小的是体量,不缺的是匠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巧改造,打造精品,是建设口袋公园的要义。如今,璧山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相生,令人心旷神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期待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营造更多城市美好,装进更多民生幸福。(谢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