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中,老城区普遍存在‘空间小’的问题,开展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就是要在老城区有限的‘小空间’里找准‘小切口’,通过‘小变化’带来‘大不同’。”近日,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从百姓诉求入手,开展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小改造”“小整治”“小提升”破解老城区精细化管理难题,扮靓老城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城市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市政设施“小改造”
在交职校大门口附近,绿化丛中掩映着一座古朴的八角亭。每天在这里休憩、闲聊的人们三五成群,将这里变得热热闹闹,烟火气十足。“我就住在对面的三角滩还建房小区,小区里面没有可以休息的桌椅,也没有健身的设施,现在好了,这里改造成‘微客厅’后,安放了棋盘桌椅、健身器材,我就经常过来锻炼身体,太方便我们这种居住在老旧小区的人了。”附近的居民冉国栋笑着说。
像这样惠民利民的城市“微客厅”今年我区将建设5个,建成后璧山城区“微客厅”总数将达到30余个。
城市“微客厅”只是此次老城区市政设施“小改造”中的一个缩影。背街小巷增设休闲座椅、老城区主次干道增补果皮箱,不断完善城市“小家具”;老城区老旧公厕增设无障碍设施、洗手设施等,使老旧公厕环境优美、设施便利……我区在老城区有限的小空间里找“小切口”,把惠民利民落实到百姓的心坎上。
城市环境“小整治”
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是为老城区提颜值升气质,让老城新城一个样,但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老城区居民在出行上更安全,在环境上更优美,在秩序上更井然,在生活上更美好。
文体广场下穿道脏污、锈蚀的栏杆刷上蓝白相间的油漆,吸引了不少人来打卡拍照。“这栏杆上的图案就好像蓝天白云,和延伸的下穿道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舒爽的美景图。”爱好摄影的张继飞说。这是区城市管理局整治老城区环境的其中一项——桥梁容貌整治工作。像这样的“小整治”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块道板、一盏明灯、一树花开,都倾注着璧山城市管理人的满满温情。
守护居民脚下安全。针对老城区人行道板不平整,人行道砖松动、残缺,路缘石松动,树圈破损,盲道导向砖、止步砖不合规等情况,区城市管理局组织维修整治,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点亮城市璀璨夜空。该局对城乡结合部、河堤步道、巷院等照明设施查漏补缺,解决道路有路无灯、有灯不亮、亮度不够问题,不断地追光逐梦,照亮人心。
保持一城秩序井然。该局设置道路经营规范管理摊区、规范广告店招、清障消防“生命通道”,让老城秩序井然。
相守满城花木成荫。该局推进社区绿化景观建设,开展行道树修枝整形,打造景观小品,改善老旧小区绿化现状。
惠民服务“小提升”
城市管理有情怀,服务民生有温度。区城市管理局释放城市空间,把惠民便民服务深入老城区,用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务实之举,用暖暖的城市管理温度,让老百姓舒心的表情成为城市的最美表情。
瀚恩公园对面的农民还建房旁的一块空地上,区城市管理局实施“白改黑”工程,施划停车位,建成了一个便民停车场。“对于我们商家而言,有了停车场就多了一份生意保障。老旧小区道路狭窄,车辆乱停乱放,我们的卸货车进来一趟实属不易。现在好了,我的店门外干干净净,可以随时卸货装货。”做建材生意的汪大姐竖起了大拇指。除了农民安置房的停车场,区城市管理局紧盯百姓需求,在老城区人行道上合理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让老城区停车更加方便也更加规范。
在电视塔公园公厕里,刚打完乒乓球的李大姐夫妇正在新安装的直饮水机上接水,“我们每天都来这里打球,公园里安装的直饮水机真是装在了我们的心坎上。”李大姐说道。据悉,区城市管理局将在老城区有条件的直管公厕内继续增设公共直饮水点,做好安全监测,让老城区的居民口渴了能够更方便地喝到健康饮用水。
此外,在惠民服务上,区城市管理局开展“城管+社区”共建活动,指导社区开展辖区内照明环境整治等工作,共同创新探索新途径,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通讯员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