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一个小山村引来两城游客
——璧城街道天池村以生态振兴产业调查
2018-07-06
来源:

0df22c48cba9433997f775a1464fba84.jpg

风景秀丽的水天池

“我们村的振兴,靠的是生态。”7月4日,璧城街道天池村,村委会主任廖世忠对记者说。

  天池村是一个海拔400多米的小山村。如今,村里用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山下两座城的来客:一座是西面山下的璧山城,一座是东面山下的重庆大学城。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从这两座城到村里来游玩消费的游客,每天数以千计。”廖世忠说。

  保护水天池就是保护大家的“饭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首先得把生态保护好。”廖世忠说,“就我们村来说,保护好水天池,就是保住了天池人的‘饭碗’。”

  在天池村的山上,有一座面积100余亩的水天池,天池村也因此而得名。

  吸引两座城里人上山来游玩消费的,除了山上的绿色植被外,还有这水天池。尤其节假日和夏天的傍晚,开着车来水天池边,休闲散步、欣赏风景的人不少。

  在水天池的四周,村民已办起了20多家接待游客的农家乐,生意都非常火爆。

  “因此,保护好这水天池,是我们保护生态、兴旺产业的最大任务。”廖世忠说。

  天池村人是如何保护好这一池碧水的呢?

  距水天池不远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站,水天池周边的农家乐和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污水管,集中到污水站进行处理。

  除污水进行集中处置外,在天池的四周,还进行植树绿化,防止了水土流失,使天池的水始终清澈见底。

  山上的生态吸引了山下的投资者

  以水天池为主的山上生态和山下两座城的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把数亿资金投到这山上来。

  该村4组的钟文举,如今不仅住进了新修的“巴渝新居”,还离开了土地,到山下的璧山城区找到了一份月收入数千元的工作。而他在土地上的收入,并没有减少。

  重庆谊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4组所有的土地、包括荒山坡等全部流转过来,在流转来的土地和荒山坡上,搞现代农业。同时,通过集中修建“巴渝新居”,将40多户村民集中安置,并将村民原有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另外,几年前,区里曾引进一个项目,在水天池边征用土地200多亩,搞养老产业开发。可由于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项目搁浅。

  今年初,北京京汉开发有限公司看上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把这个项目接过来,投资7亿元进行养老产业开发。

  7月4日,记者在现场见到,这家公司接过项目后,已经全面动工,项目得以重新启动。

  两座城的市场吸引打工者回乡创业

  “山下两座城的市场,也吸引了村里出去创业成功的人士,回来振兴自己的家乡。”廖世忠说。

  其实,廖世忠自己就是一只“归燕”。2013年底,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看到村里的生态变好,山下两座城里的人喜欢来游玩,于是回到村里,准备投资搞农旅融合产业。

  回乡后,他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而他所在的1组,处于村里最偏远的山上。在争取到部分项目资金后,他又自己垫资30余万元,修建了5公里的公路,使天池村这个唯一没通公路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

  多年前,一场洪灾把1组的60余亩耕地冲毁,造成不能耕种。廖世忠将其流转过来,投资了300余万元,将土地整治修复,栽上果树,并配套餐饮服务设施,建成了一座生态农庄。

  目前,天池村已有好几位像廖世忠这样的“归燕”,回乡投资,振兴家乡。

  (记者 连宏宇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zs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