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民生、民心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等方面建设不遗余力,有力地支持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振兴逐渐展开了优美的画卷。
【正文】今天上午,在大兴镇独耳村,草坪种植户周光柳正在地里除杂草,眼看着这一季的草就要售卖了,他正忙着赶工。周光柳今年58岁,种植草坪有十多年了。一开始,他对种植草坪心里也没底,因为简陋的道路让很多收购商望而却步,就算有人来收也会无形的增加费用。可如今,村里新修了一条公路,不光大家进出方便多了,外面的公司进村来收购草坪也更方便了。
【正文】周光柳所说的这条路是今年建成投用的独周路,连接独耳村至周家院子,全长2.84公里,宽5米。于去年底动工开建,今年5月建成,基本串联起该村所有的草坪种植基地。
【正文】近三年,我区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综项目、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项目等,修建人行便道近600公里、生产便道1000余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余公里。当前,全区农村公路已实现“镇镇通沥青路,村村通水泥路”,乡通畅率达100%、村通畅率达100%。今年,我区还将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200个村民小组通畅工程,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正文】这段时间,由于天气炎热,大兴镇高桥村蔬菜种植大户李彬几乎每天都和工人一起在地里忙碌,给新栽培出的菜苗进行灌溉,以保证下半年的蔬菜种植。他告诉记者,今年,政府整治好基地旁的河道后,对基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帮扶作用。
【正文】水安则民安,水兴则民富。近年来,我区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特色食品等农业主导产业,高标准建成了以蓄水池、节水灌溉、末级渠道为主体的一大批农业配套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近三年来,全区完成各类水利设施项目近7000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3万亩,新增灌面6.4万亩。同时,累计完成1374口山坪塘整治,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6.2万余亩,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正文】不仅如此,我区还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蓝图,扎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城建设工作,近年来完成了双凤、安乐、竹林沟等水库建设,人均水域面积达10.2平方米。今年,我区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确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持续建设一批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新格局。
【正文】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区将改善农村电网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实施,通过线路改造,变压器增容等措施,提升供电保障能力,让百姓用电更放心,助推乡村发展。近三年来,我区新增或改造10KV线路197公里,新增或改造10KV变压器261台、新增或改造0.4KV线路913公里,使5万余人用电质量得到改善。2018年,我区计划投资2550万元,年内完成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目标任务。
【正文】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区还在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站)、治理河道、改善村容村貌、改厕、路灯亮化、增设农村客运、均衡教育、方便就医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着力描绘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