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场镇新面貌
初秋时节,行走在福禄镇乡间田野,只见到处绿树环抱、屋舍整齐,村民们或田间辛勤耕耘,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或三五成群休闲散步,享受幸福生活……
近年来,福禄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生态宜居 村镇面貌美起来
“如今生活在福禄很舒心。”“那是当然,公园、广场、步道,我们样样都有。”9月2日傍晚,福禄镇桔园街,饭后出门散步的村民们谈论着现在的美好生活。
百姓能有如此感受,得益于该镇倾力打造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镇补齐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整治街道风貌、塑造园林绿化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如今福禄变成“空间美、街区美、生活美、风景美、生态美”的特色小城镇。
不仅城镇面貌得以改善,乡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该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行动,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改水改厕、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
同时,该镇还在每个村打造示范院落,召开现场会,交流先进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还制订了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督查检查机制,通过开展‘整洁庭院’ ‘清洁户’评比活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抓实。”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兴旺 农民腰包鼓起来
“一棵丰产树,挂果70斤左右最适宜了。”近日,福禄镇龙宝村村民赵大明,正在地里忙着管护沃柑,并向记者介绍他的“管理经”。
“去年我的沃柑卖了6万多元。”说起沃柑这个“致富果”,赵大明言语中透着喜悦,“今年又有两亩地投产,加上精细管护,多挣2万元不成问题。”
赵大明种植沃柑致富,只是该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近年来,该镇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该镇深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相继引进春见、卡拉公主等20余种晚熟柑橘,以沃柑、大雅、血橙为主的万亩优质晚熟柑橘园区已具规模。
“我们还注重‘以橘为主,多果并举,四季见花,四季有果’的农业产业布局。”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发展牛奶枇杷、精品葡萄、青脆李、桃等特色水果1000余亩,2018年水果产量达1.1万吨,沃柑、枇杷等水果体验式采摘为农民增收300余万元。
文化引领 文明新风吹起来
“大家一起包粽子,共话邻里情,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近日,和平村村民张祥平回忆起村里举行的“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仍兴奋不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乡村振兴中,该镇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加快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该镇在斑竹村打造“福文化”院落,龙宝村打造“禄文化”院落,在浸河村打造“和文化”院落,并依托这些文化院落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福”“禄”“和”的道德风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同时,还结合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舞龙舞狮、打清明粑、包粽子、舂糍粑等民俗文化活动,结合乡村旅游节开展围栏捉鸡、浑水摸鱼等乡村趣味活动,不定期送电影下乡,送演出进村,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该镇还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评乡贤”“议家风”“晒家训”等活动,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涌现出了吴正祥、蔡金东等多名“重庆好人”,宣传了真善美,弘扬了正能量,让文明乡风滋养着村民的精神世界。(记者 陈富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