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台要进行打造,旁边的杂草我们也会请人来清除,保证给你搞得漂漂亮亮。”9月15日,区人大代表、大兴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黎永康挨家挨户查看危旧房改造进度、征求村民对人居环境示范点打造的意见建议时向村民承诺。
40年坚守,初心不改
1980年10月,靠着“务实”精神,25岁的黎永康当选为原璧山县梓潼公社第八届人大代表。2003年2月,凭着“担当”干劲,他又当选为璧山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这一干,就是40年。从架桥铺路修水利到改善人居环境、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黎永康始终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兢兢业业,为全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着积极贡献。
发展产业,富民强村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通过多方调研、征求群众意见,黎永康得出的结论。高桥村多为山地丘陵,在他看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好途径。因此,他积极引导群众,希望通过流转土地引进种植大户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来提高村民经济效益。
“很多群众担心土地连片流转、集中整治会破坏土地边界,将来不好区分,容易产生矛盾。这导致流转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黎永康说。为推动流转工作开展,他便转换思路,发动村内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让群众亲眼看到土地流转后,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可就地打工增加收入,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黎永康带领群众继续深挖土地流转潜力,在原有的果蔬成片种植基础上,又签约农业科技公司,引进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菲油果种植项目,达成累计15亿元的生态农业投资协议。
“菲油果种植项目的引进,促进了村内种植大户之间的良性竞争,农村劳动力成为抢手资源,村民收入进一步增加。”黎永康介绍说。
菲油果、沃柑、花卉、花椒、龙虾、牛蛙……近年来,在黎永康的不懈努力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进驻高桥村,全村人均年收入有了显著增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多万元。高桥村从分文无收的“空壳村”,慢慢变成了实力雄厚的富裕村。
精准扶贫,一个不落
高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76人,如何帮助他们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脱贫致富,是黎永康一直在思索的难题。
“要想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脱真贫,必须志智双扶。”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黎代表经常到家里来拉家常,鼓励我们振作起来摆脱贫困,还帮我找到了在梅江河打捞漂浮物的工作,每月多了600元的收入,真的太感谢他了。”该村2组建卡贫困户苟元亮说。
针对贫困户实际,黎永康坚持为贫困户送知识、送技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开发了公路保洁、水电费收取、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站值守、人居环境整治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让他们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此外,他还与村内产业大户协调,优先租用贫困户的土地,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来源。
一系列措施下,2019年底,高桥村最后10户贫困户36人全部实现脱贫。
(通讯员 王光常 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