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当前位置: > 正文
关于加快推动我区四大产业集群 “量”和“质”双提升的建议
2023-09-04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产业集群。我区要迈入千亿级经济大区行列,如何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体量”和“质量”双提升,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我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综合来看,我区四大产业集群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特征。

(一)企业聚集度较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了比亚迪、青山工业、中车恒通等123规上企业,初步形成“整车+三电+配套”的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集了康佳、中科曙光等83家规上企业,在新型显示、半导体、计算机零部件等行业领域占据重要份额。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聚集了大江动力、中岳航空、盾之王等70家规上企业,涵盖军民融合、数控机床、仪表模具等成套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大健康产业集群聚集了统一、品正等24家规上(限上)企业,落户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护理职业学院。这反映出,依托良好的区位、产业、交通、生态等优势,四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态势明显。

(二)产业政策支撑有力。中央层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发展规划。市级层面,出台了《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由此可见,国家、市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导向非常鲜明,政策预期、市场预期还将持续释放。

(三)减税降费效益明显。在现行减税降费政策中,四大产业集群企业所能享受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包含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等。这些税费减免政策实施,对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作用。2022年,四大产业集群企业减税降费额度较大,同比增长比例均达到100%以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税费减免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二、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照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

(一)产业集群规模偏小。我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起步较晚,企业数量总体不多、体量普遍不大,产业集群特色尚未完全形成。在全市范围内比较,我区四大产业集群面临同质化竞争、资源要素“拼抢”等瓶颈难题,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比如,两江新区已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能力,西永微电园形成“品牌+整机代工+零部件企业”环环相扣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我区内部比较,各产业集群中规上、限上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偏小偏弱。

(二)产业链条不完备。产业集群中的部分核心产业链缺失,上下游之间协作配合还不够紧密。比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大多依托青山工业进行配套,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笔电产业链为主,尚未完全形成集成电路及半导体芯片封测、晶圆制造等完整的产业协同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各产业链仅有几家代表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与中游装配制造存在脱节现象;大健康产业集群以食品企业为主,中医药、康养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新动能不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推广应用范围广,企业整体科技含量仍然偏低。四大产业集群企业中,属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有94家,占31.5%;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有144家,占48.3%;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98家,占32.9%。三种类型企业占比均未超过50%,反映出四大产业集群科技含量还有待提升。

(四)人才供需紧张。企业普遍面临人才匮乏难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资源紧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为例,共有员工近3.5万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300人,二、三级配套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平均仅8人/家。抽样调查36家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企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仅0.8%,大专以下学历占比却高达71.1%。

三、推动四大产业集群“体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建议

立足我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矛盾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为抓手,突出做到“五抓”。

(一)抓龙头,切实发挥带动效应。一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扩能增产,推动青山工业、大江动力成长为百亿级企业,力争弗迪锂电池尽快形成40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招引领军企业,发挥8个重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作用,借鉴“合肥模式”投资产业项目,力争各产业集群有2—3家群主企业、各产业链有3—5家链主企业。三是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互动发展机制,做好“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推动形成“一轮明月+满天繁星”格局。

(二)抓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一是加强产业链设计,系统梳理细分行业领域产业链,编制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提高产业链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延展产业链长度,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举办比亚迪、康佳、中科曙光配套企业招商推介会,扩大链主企业“朋友圈”,逐步提高核心零部件、原材料本地配套率。三是强化物流保障,科学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园、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加快铁路枢纽西环线筹建步伐,提升物流运营组织效率。

(三)抓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中新(重庆)科技城,充实完善曙光湖“智慧之眼”、玉泉湖“梦界空间”等核心片区内容,引进一批科技企业研发总部和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入驻。二是完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推广“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等产业创新模式,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三是加强技术转化运用,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中试生产线,搭建新技术、新产品应有场景,为科技成果中间试验、推广应用提供服务。

(四)抓品牌,推动产业价值提升。一是注重知名品牌培育,策划包装以刀片电池、Micro LED、特种装备、中医药等为代表的产业品牌矩阵,做靓“璧山造”品牌。二是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加强产业集群标准布局,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帮助优势企业把专利技术上升为市级标准、国家标准。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把产业集群品牌植入城市形象宣传片、招商引资宣传片,每年突出若干主题举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峰会,提升产业集群影响力。

(五)抓服务,优化集群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尽快投用中小企业家园,新建一批标准化厂房、写字楼、人才公寓,采取租售并举等方式向企业供给,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发展环境。二是强化公共服务,探索实施重点项目土地、税收、水电气、资金保障等阶段性扶持政策,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之家”,在市场拓展、融资担保、上市辅导等方面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三是营造人才生态,完善“人才管家”机制,细化人才奖励、安居、收益、生活、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措施。(赖晓明)


【打印正文】
 
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他山之石 璧山新闻
关于我们 丨 法律声明 丨 联系方式 丨
使用帮助 主办:重庆市璧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1360X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