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当前位置: > 正文
应走出审议意见的几个误区
2023-04-10
来源:

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个重要形式。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看,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经常运用的一项重要权力,而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经常化形式即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审议后结果如何,审议的质量怎样,最后用什么来衡量和评价,其落脚点只能是看审议意见的“深”与“浅”。

监督法颁布实施后,明确赋予了审议意见的法律地位。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一府一委两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监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由此看来,审议意见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态写入监督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属性。就是说,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某项工作报告后提出的评价和建设性看法,是经过综合整理后交报告机关必须充分重视处理的意见建议,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主任会议比较一致的看法和意见,具有较为明确的影响力,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种刚柔并济的有效监督形式。那么,关于审议意见的法律地位及效力,要注意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走出“审议意见应是人大常委会整体意见”的误区,审议意见可以是个人意见也可是部分人员的意见。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第二十条和二十七条也是类似的规定。从中不难看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有关报告的审议意见”是监督法中明确规定的表述方法。要特别注意不是“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报告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有关报告时的意见,是一个或若干个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言的罗列和综合。

由于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而组成人员是具体的个体,因而审议意见可以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个人的意见,可以是部分人员的意见,当然也可以是全体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

监督法并没有要求审议意见必须是人大常委会整体的意见。这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历次下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也能得到佐证。其下发的审议意见基本上都是这样表述:“出席会议的人员普遍认为”、“部分出席会议人员认为”、“有些出席会议人员认为”。这显然也表明审议意见可以个人上或部分人员的意见。

二、走出“审议意见怎么说‘一府一委两院’就应怎么做”的误区,“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审议意见而不是执行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是监督法对落实审议意见的法定要求。如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一府一委两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一府一委两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中可以看出,一是对审议意见和决议的办理要求是不同的。“一府一委两院”对审议意见是研究处理,对决议是执行。研究处理和执行显然不同。二是审议意见不是必须执行的。对审议意见是研究处理,就不一定审议意见怎么说,“一府一委两院”就怎么做,否则法律就会或应该直接规定执行审议意见而不是研究处理审议意见了。“研究处理”充分暗示了审议意见不是必须执行的。但按有关法律的规定,决议、决定是必须执行的。三是“一府一委两院”必须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并在研究处理过程中要和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监督法第十四条中“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就说明这一点。我认为“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时,应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能办理的要认真办理,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

人大常委会如果认为审议意见确实正确而且重要,但有关机关研究处理不力甚至置若罔闻,则人大常委会可按监督法的规定,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提出撤职案等监督形式,对审议意见的处理不力实施监督。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大常委会有多种法定方式或手段监督有关机关研究处理好审议意见。

三、走出“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还是审议意见”的误区,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应称为决议或决定。审议意见一旦进入表决程序,实际上性质就变了,审议意见就不是审议意见而是决议或决定了。所谓表决,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解释为:“会议上通过举手、投票等方式作出决定”。因而表决的过程就是作出决议或决定的过程。审议意见如果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审议意见就自然而然地转换为决议或决定了,即使在行文上冠以“审议意见”四个字,由于经过了表决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决议或决定。对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议或决定,“一府一委两院”是必须执行的,因而对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就必须执行而不能研究处理了。如果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还称为审议意见,就会导致对此审议意见即要研究处理又不能研究处理,这从法理上会产生矛盾。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应称为决议或决定。事实上按监督法的规定,必要时是可以做出决议、决定的。

四、走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可以混为一谈”的误区,但只是人数要求不同性质没有变化。监督法没有“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一说,但现实中这种表述方法经常出现。如不少地方都是以人大常委会名义下发审议意见,我对此并不赞同。但这种做法又是现实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默认。在认可这种做法的前提下,把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理解为是人大常委会整体的意见是现实可行的。由于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因而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应是半数以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否则就不能冠人大常委会之名称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了。由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未必就是半数以上组成人员的共同的意见,因而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实际上也只是人数要求不同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还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作为审议意见其性质一样,法律地位相同,“一府一委两院”都是研究处理。法律没有规定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比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重要。我认为下发的审议意见,还是按监督法的规定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义为好。

五、走出“主任会议审定的审议意见代表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误区,主任会议的审定只是增强审议意见的权威性。有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对其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采取主任会议审定后以“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形式发文。我认为,主任会议审定的审议意见,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审议意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行性,但就性质而言,这种审议意见还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人的意见或部分人员的共同意见。经主任会议审定后的审议意见,如果是半数以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当然可以认为是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但如果不是半数以上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就不能称之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由于调研不够深入,掌握的情况不全面,往往审议发言质量不高,有些审议意见明显不合适。相对来说,主任会议成员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见识较广。实践表明,由主任会议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定把关,能提高审议意见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对主任会议审定审议意见还有不同的声音和看法,有些人认为主任会议审定审议意见不符合法理。但主任会议审定审议意见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是现实可行的。

(区人大监察法制委主任委员 李荣宝)


【打印正文】
 
首页 重要消息 公告决定 一府两院 监督视窗 工作动态 镇街人大 代表工作 工作交流 法律法规 知识课堂 他山之石 璧山新闻
关于我们 丨 法律声明 丨 联系方式 丨
使用帮助 主办:重庆市璧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1360X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