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水好清亮哟!”在青杠街道大字社区青山河畔小区,林女士打开她家自来水龙头,向前来回访的区人大代表、青杠财政所长邹燕展示,“这都要感谢你们这些人大代表,为我们青杠的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眼前的一幕离不开区十六、十七、十八三届人大代表的接续努力,他们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以与群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互动,使辖区群众饮水难问题变得不再难。
视察走访,饮水难记入代表“民生帐”
“街道用的自来水,有异味不说,现在大热天的,我们住六楼不光水压不够,还经常断水。”
“你们看这个自来水,用前不用桶‘镇’一下,硬是没法用哦!”
......
区人大青杠代表小组的代表,在视察走访和“代表接待日”中,群众反映“饮水难”成了代表们“民生本”上的“重头戏”。
带着群众的期盼,代表们深入居民家中、供水单位等,把脉问诊“水病”。
调研发现,青杠场镇多年来主要靠民营企业供水,由于原青杠水厂建成时间早、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之长期投入不足,造成水管老化,水质不达标,水价高,水量无法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为此,区人大青杠街道工委先后组织代表以定期调研、视察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但随着街道与璧山城区一体化建设速度的提速,“用水难”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5年4月,璧山区开始实施铜罐驿提水工程。由于工程经过青杠辖区,2015年12月,十六届区人大代表青杠代表小组及时组织代表视察该工程,并提出相关意见3条。
建议意见,民生难题驶入“快车道”
街道饮水难问题,刚进入政府的关注视野,又面临区人大代表换届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的变动,但推动解决街道辖区饮水难工作的“接力棒”却始终未曾停止。
2019年3月,区十七届人大代表刘正明提出《关于加强镇街自来水水质达标监管的建议》,青杠街道饮水难问题首次进入区政府关注。2019年11月,十七届区人大代表曾永德、蒋道军领衔提交《关于农村居民自来水管护有关问题的建议》;2020年1月,曾永德提出的《关于保障青杠城区居民饮水安全的建议》,作为区人大重点督办建议;2020年7月,区人大青杠代表小组提交《关于调整青杠城区供区单位的建议》。
2022年2月,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曾永德代表又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提出《关于切实解决青杠街道饮用水质差的建议》,建议外调长江水作为青杠街道饮用水源,由国有供水企业负责街道供水服务。
三届代表的接力“建议”,解决辖区群众用水难问题有了明确的路径,区委区府的主动回应,解决辖区饮水难问题步入“快车道”。
2022年3月,区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协调解决青杠水厂供水问题,确定由市水投集团所属子公司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按程序出资收购原青杠水厂供水资产。4月,区人大青杠小组代表陈健、曾永德、林静提交《关于解决青杠自来水供应问题的建议》,解决青杠自来水供应问题成为人大青杠代表小组“第一件事”。
2022年8月,原青杠水厂与重庆市璧山区水利局、重庆市璧山区村镇供水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供水合作暨资产转让协议》,璧山村镇公司出资3600余万元收购原青杠水厂供水资产。9月,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正式接管青杠片区供水服务。
跟踪督办,百姓如愿喝上“优质水”
为尽快解决群众的用水难题。2023年1月,区人大代表又走进了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建议他们提前做好水管网全面勘测普查、管网改造方法步骤等前期准备工作。
在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负责人在第三代表团作出承诺:青杠街道将在春节前喝上“长江水”。2023年2月20日,春节前一天,青杠片区终于实现喝上“长江水”的多年夙愿。
为保障青杠街道长久用上长江的“优质水”。2023年5月底,青杠街道办事处与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达成保障居民饮水战略合作协议,璧山区村镇供水公司将投入5000余万元,对青杠街道辖区内管理的老旧自来水管网进行全部更换。
区人大代表、双路社区党委书记谢联林感慨道:“千难万难,胸中有老百姓就不难。老百姓的水问题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积极回应群众所呼,既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更是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庄严承诺的应有之举”。(王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