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年前,璧山区就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拥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皮鞋企业。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璧山皮鞋,多发轫于八塘镇。
20年过去了,随着璧山工业转型升级,曾经风光的璧山皮鞋面临市场的重重选择。固守八塘镇的50余家老皮鞋厂更是因环保、安全、土地等因素面临窘境。
一个传统产业及背后的3000余名工人,在滚滚向前的发展浪潮中该何去何从?
两种意见:关还是不关?
八塘镇皮鞋商家多为小型手工皮鞋作坊和材料销售商,企业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下,主要吸纳就近居民就业,产品主要销往西安、西藏、广东、成都等地,部分企业做外单销往俄罗斯等国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经营,这些企业有一定的设计、生产和经营能力。
“皮鞋工人每月的工资水平在3000-8000元,个别设计人员月薪高达20000元。”八塘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介绍,但这些皮鞋企业在环保、安全、用地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设施管理使用不好。此外,有的厂房属“三合一”场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厂房为商住用地,不符合工业用地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有一种声音流传开来:关掉皮鞋厂,解决所有问题!
另一种声音则观点明确:皮鞋厂关不得!
代表建议:建产业发展中心
关闭皮鞋厂的坊间传言,让很多企业主和老百姓坐不住了,纷纷向前来走访的八塘镇人大代表反映:“几千人靠这个养家糊口,关了厂子他们怎么办?”“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
产业存在“病痛”,不能一关了之,但如何寻找两全之策?有八塘镇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议:建设璧北皮鞋产业发展中心!既能规范鞋业企业,改变“小、散、乱、污”形象,又能探索传统产业保护、污染集中治理、保障工人健康、增加群众收入的可行办法。
可建议实施涉及上亿资金和百余亩国土资源,涉及区级层面的产业布局,其可行性、操作性如何,需要详细的调查研究,需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解决资金问题,八塘镇人大代表将建设璧北产业发展中心的思路向璧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作了汇报。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当即明确,由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牵头开展调研,并征求大路、七塘、八塘三个镇街的意见。
上下合力:打出漂亮组合拳
在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的指导下,八塘镇人大积极配合,合力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召开企业主座谈会,面对面分析当前皮鞋产业发展形势和代表建议的背景目的;发放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意愿,了解到95.8%的企业同意按“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方式集中建设皮鞋发展中心;实地走访企业,对用工人数100人以上、厂房为自有门面房、厂房为家庭式作坊等3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皮鞋企业进行重点走访,了解企业50000平方米的厂房面积需求和投资方式选择;与相关部门就土地、建设、拆迁等问题进行沟通,初步测算需投资1.58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资金570万元,建设费用1亿元,集中治污建设费用300万元。
调研结束后,八塘镇人大形成《关于皮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送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设璧北皮鞋产业发展中心的可行性”“认真开展项目风险评估”“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全力做好发展中心建设工作”“落实镇街、部门职责,切实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5条意见建议。
目前,该建议已转至区政府,明确由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办理。(陈越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