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青杠街道工委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索实践在产业链上建人大代表活动点,推动站点“建”在链上、代表“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实现代表履职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双向驱动,奋力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
一、服务发展,把活动点“建”在产业链上
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大代表活动点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一是“用心”布局。按照“产业落地在哪里、站点就搭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思路,围绕特色产业园、产业链优势企业等方面,先后设立比亚迪璧山园区、重庆青山工业公司(以下简称“青山工业”)2个人大代表活动点。二是“用功”建设。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区人大代表之家(站、点)迭代升级的实施意见》,活动点室内配置,选取办公用房为阵地建设主体,按照有办公设备、有数字人大显示屏、有制度、有台账、有接待座位牌的要求,一室多用,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室外设施,按照有“人大代表活动点”标识牌要求进行配置。三是“用智”试行。比亚迪璧山园区人大代表活动点,代表参与“星光里”后续问题协调、比亚迪交通秩序劝导等活动。青山工业人大代表活动点,代表协助解决青山小区滑坡、更新青山工业历史陈列馆等问题。通过在产业链上建代表活动点,实现了建设一个站点、拉长一个链条、育强一个产业的“链条效应”,为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打造坚实的履职阵地。
二、规范管理,把代表“聚”在产业链上
活动点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代表是关键。一是配强队伍“聚力”。在2个代表活动点各明确1名市区人大代表任点长,将6名企业界议事代表、9名企业网格员混合编组,进驻活动点,与 20余家重点企业联系包挂,当好产业发展宣传员、调研员、指导员、监督员。二是“两线”履职“聚合”。推行“企业点单、代表服务、部门接单”工作模式,线下安排代表每月15日,到“点”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线上试行“码上说 马上办”,实行“一点一码”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动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三是完善机制“聚势”。建立办理机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清单化,当场能办理的当场办,当场不能办理的,通过渝快政基层智治平台进行交办和督办。建立公示机制,把代表信息、接待流程、工作制度等上墙,让联系企业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建立考评机制,将问题办理与代表履职考评结合起来,实行代表履职积分制度,将代表履职成果量化。截至目前,进点17名代表、网格员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开展集中视察活动2次,收集企业诉求7条,推动解决问题6个,畅通了产业链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
三、排忧解难,把作用“融”在产业链上
践行“三服务”,积极建言献策,解决链上企业“急难愁盼”,畅通产业“发展链”,让代表成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一是推动企业协同发展。围绕推动全区“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人大代表刘波提出《关于支持璧山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百亿级产业基地的建议》,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提能级、扩规模。在他的组织推动下,青山工业也承担起传动系统产业“小链长”的职责,搭建“1452”整零协同创新体系,与81家川渝企业深度合作,带动241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的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形成以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千亿级区域经济规模与较大规模汽车产业链。二是推动完善综合配套。围绕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人大代表饶静等,提出《关于加快“充储泊配”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推进渝西片区交通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等,得到相关单位的积极回应。三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新能源产业基地基础配套不完善情况,活动点组织代表深入调研,提出了加速停车资源的扩充、开设多条公交直达线路、规划开发综合性商圈的建议。为解决产业工人子女入校远的问题,积极对接区教育部门,提出调整入学招生划片的建议。在产业链上建代表活动点以来,进点代表提出助力产业发展相关建议8条,进一步方便企业反映诉求、汇集专业资讯、融合多方资源、激发代表潜能,打造产业链良性生态,为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区人大青杠街道工委)